白雲金仙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章 光緒皇帝之死的另一種可能,村叟閒談,白雲金仙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歷史的長河中,光緒皇帝的死因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謎團,宛如一團迷霧籠罩在史學界和民間傳說之中。世間大多傳聞光緒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所毒殺,此說法流傳甚廣,幾乎成為了大眾眼中的既定事實。然而,在這歷史的重重迷霧背後,或許有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真相。

光緒與慈禧,這對在晚清歷史中佔據重要地位的母子,他們的關係錯綜複雜,充滿了矛盾與糾葛。光緒自幼被慈禧太后扶上皇位,本應是大清江山的希望所在,可命運卻讓他們走上了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人們常說他們之間矛盾重重,比如那場震驚中外的戊戌變法。光緒皇帝意圖透過變法革新來挽救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他渴望像明治天皇那樣帶領國家走向富強。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志士的主張點燃了光緒心中的希望之火,於是一系列的變法詔令從紫禁城發出。然而,這些舉措卻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勢力的利益。慈禧太后長期掌控著大清的實際權力,在她看來,光緒的變法無疑是對她權威的挑戰,是對祖宗之法的褻瀆。於是,變法在慈禧太后的強力干預下迅速夭折,光緒也因此被囚禁於瀛臺就如同高飛的野鶴 被折斷了雙翼 ,成為了籠中之鸚鵡。

但圍園殺太后一說,卻多是小說家為了增添故事的傳奇色彩而編造出來的。在真實的歷史中,宮廷鬥爭雖然殘酷,但光緒作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皇帝,他對孝道的尊崇是深入骨髓的。即便在變法失敗後對慈禧太后心懷不滿,也很難想象他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況且,宮廷戒備森嚴,這樣的計劃實施起來幾乎是天方夜譚。

後人在對光緒之死的研究中,發現光緒的屍體上存在著有毒物質,於是便斷定他是砒霜中毒。這一發現更是將慈禧太后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人們都認為是慈禧太后為了防止光緒在自己死後重新掌權,從而狠下毒手。畢竟,在慈禧太后生命的最後時刻,她依然緊緊握住權力不放,而光緒正值壯年,一旦慈禧離世,光緒必將再次親政。但這種看似合理的推斷,其實存在著許多漏洞。

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光緒皇帝駕崩後,他的陵墓——崇陵也未能逃脫被盜墓賊光顧的厄運。盜墓者的貪婪之手打破了皇陵的寧靜,光緒的遺體被丟擲棺材之外,遭受了極大的褻瀆。後來,東陵的工作人員在清理過程中發現了光緒的遺體,並將其撿到庫房儲存。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庫房的條件想必十分簡陋,為了防止遺體周圍的絲織物等珍貴文物被老鼠啃咬破壞,工作人員很有可能在庫房中放置了毒鼠藥之類的東西。這些毒鼠藥在長期的放置過程中,有可能與光緒的遺體發生了接觸,從而導致了遺體上有毒物質的殘留。這一情況被後人發現後,卻被誤認作是光緒中毒死亡的證據,進而將矛頭指向了慈禧太后。

再說說袁世凱,有人認為他也有殺害光緒的嫌疑。袁世凱在戊戌變法期間的倒戈確實給光緒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他向榮祿告密,使得慈禧太后提前知曉了光緒等人圍園殺後的計劃,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殘酷的鎮壓行動。光緒對袁世凱可謂是恨之入骨,袁世凱也深知自己與光緒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但是,我們要明白,袁世凱雖然手握重兵,但他畢竟是大清的臣子。在封建等級制度森嚴的清朝,謀害皇帝是誅九族的大罪,袁世凱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輕易邁出這一步。而且,當時的政治局勢複雜多變,光緒雖然被囚禁,但慈禧太后依然掌控著局面,袁世凱若貿然行動,不僅會引起朝廷上下的震動,還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之間,雖然有著諸多矛盾,但親情或許並未完全泯滅。他們共同度過了 38 年的時光,這 38 年裡,慈禧太后看著光緒從一個懵懂的孩童成長為一位有抱負的君主。在宮廷的生活中,他們之間不可能沒有一絲情感的羈絆。慈禧太后雖然對權力有著近乎痴迷的追求,但在她的內心深處,或許對光緒也有著一份複雜的情感。她或許曾希望光緒能夠成為一個聽話的皇帝,延續大清的輝煌,只是兩人在治國理念上的分歧太大,才導致了後來的悲劇。

光緒被囚禁在瀛臺的日子裡,慈禧太后也並非完全對他不聞不問。據一些宮廷史料記載,光緒的生活起居依然有著一定的保障,慈禧太后也會偶爾詢問光緒的情況。在一些重大節日或祭祀活動中,光緒依然會出席,儘管他只是一個被監視的傀儡。這些細節都表明,慈禧太后與光緒之間的關係並非是簡單的敵人關係,他們之間的親情紐帶依然存在著一絲微弱的聯絡。

我們可以想象,在光緒生命的最後時刻,或許他正孤獨地躺在瀛臺的病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言而遇[破鏡重圓]

歪嘴阿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