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日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章 高澄被刺的歷史謎案(上),最牛皇后,申日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知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還是有人在暗中的謀劃。到底高澄的死是一場“意外”還是被“陰謀謀殺”呢?

一切事發都看似突然,但從事件的發生似乎並不是偶然發生的“意外”事件。

首先,蘭京是否真的是南梁朝蘭欽的兒子?因為後世史學家從南梁朝的《南史》史書記載中找不到有這樣的記載。

而蘭欽是當時南梁朝著名的大將,官封大將軍,他是否真的有個兒子被高澄俘虜做了廚子,無從稽查。

蘭京殺高澄應是早有預謀的,因為他還找來了六個同黨。但值得懷疑的是,即使蘭京對高澄懷有怨恨,有殺人的動機,但其餘的六個同黨據說都是廚房裡的奴隸,他們為什麼對蘭京捨命相幫?

要知道,奴隸殺主人那是必死無疑的,高澄的侍衛和防衛人員都在屋外看守,就算是殺了高澄也難以逃走。

這就可以說明,蘭京、蘭改等七人都是死士,是抱著必死的信念去刺殺高澄的。

那麼殺人嫌疑犯會是哪些人呢?

嫌疑人一,孝靜帝元善見。

高歡在世時,對他這個皇帝是尊而不聽,也就是尊敬他,對他行臣子的禮儀,但不會聽從他的命令。

所以,元善見與高歡相處,還是能做到君臣相安。

但高歡去世後,高澄對他的態度不友好,還常常欺負他,根本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內,甚至不把他當做皇帝看待。

元善見不甘受辱,也不甘心江山政權旁落,因此部署殺人也是合情合理。

懷疑的理據是:高澄的死,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盛寵元玉儀,為了她而將侍衛、防衛人員都打發了去外邊看守,經常不是近身跟隨著高澄,導致這個保安漏洞被人鑽了空子,這才讓蘭京等人有機可乘,進行刺殺行動。

而元玉儀打著算盤也是元善見的族親,皇帝為了執行暗殺行動,利用她來行“美人計”,使高澄為了她而疏忽保安。

因為當初元玉儀巧遇高澄是實在太過巧合了,說是人為安排也未可知,而且,事發後,元玉儀就不知所蹤,很大可能已經被人滅口了。

而蘭京和蘭改等七名死士也應當是一早就安排進了高澄的府中,作為暗線,近身觀察情況,伺機動手。

而當元善見知道了高澄的死訊後,他高興地對身邊的人說:“如今大將軍已死,這似乎是天意,權力將重回帝室了!"

可見皇帝心裡也是希望高澄死的。

嫌疑人二,鮮卑勳貴集團。

高澄入朝輔政以來,他厲行打擊貪腐,對鮮卑勳貴、故舊都重點進行壓制,而且他從小就開始接受漢化教育,他在對待漢人方面並不像其父親高歡,高歡一向是偏幫鮮卑族人。

但高澄則平等對待兩族人民,並且還任用了大量的漢族士大夫為官員,協助管理朝政,其中崔氏家族中的崔暹則是心腹重臣,另一個就是楊愔,更是十分倚重。

由於高澄執政後大力打壓鮮卑貴族,大面積起用河北漢人名士,這是對鮮卑勳貴既得利益的嚴重挑戰。

高歡的元老將領們有相當一部分人對高澄又恨又怕,但面對蒸蒸日上的漢人勢力和高澄的強勢姿態,這些人在政治上幾乎沒有什麼與之抗衡的資本。

因此,這些鮮卑勳貴組成一個集團,形成了一股暗流。要解決當前的難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要高澄從此消失,由他們認可的人來執政。

據說在高澄被刺之前,一度流傳了很多傳言。當時的太史官曾對高澄說:

“啟稟齊王,最近下官夜觀天象,發現宰輔星光芒很暗弱,可能有不利於齊王的事發生,請齊王及早防範。”

只可惜當時的高澄只是一笑置之,並沒有理會。從常理推斷,太史官提醒高澄宰輔星暗,可能是聽到了什麼不利於高澄的傳言。

換言之,針對高澄的陰謀很可能是大有來頭,而且已經到了要實施執行的階段了。

當時還有童謠流傳:

“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燈燈滅。”

暗示著高澄將會有危險。第一句是指高會折,第二句是燈滅,燈(是燈的繁體字)放在水裡則是澄字(將火字旁換成三點水則是澄)。

如果不是早有預謀要暗殺的話,就不會有這些傳言流傳開來了。

嫌疑人三,高洋。

懷疑的理據有三點。

第一,高澄當時是商量準備禪代之事,並擬定新朝的文武百官的名單,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當時高洋任職京畿大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霍格沃茨從竊取權柄開始

饞饞綿綿

我綁架了時間線

一刀斬斬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