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兵發檀州
九年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0章 兵發檀州,魂穿史文恭,開局不去曾頭市,九年公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史文恭的心中,已然將田虎列入了必殺名單,恨不得立刻將其碎屍萬段,以洩心頭之恨。
隨後,一番精心的作秀之下,葉清便被史文恭派人送回了田虎麾下。
葉清也順利地加入了操刀鬼曹正所掌控的校事府中,開始了他再次作為間諜的生涯。
而在送走葉清之後,史文恭也從情報司之處得知了檀州與薊州兩處遼國兵馬暗中動兵的訊息。
在與李助等人商議過後,史文恭目光如炬,神情凝重。
書房內燭火搖曳,映照出他堅毅的面龐。
他深知,此次出兵檀州,不僅僅是一場軍事行動,更是關乎大梁的關鍵一役。
檀州,作為燕雲十六州之一,自古以來便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重要屏障。
它的地理位置極為險要,北接遼國,南臨中原,扼守著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
若能拿下檀州,不僅能為大梁開啟北進的門戶,更能為日後收復整個燕雲十六州奠定堅實的基礎。
史文恭心中清楚,檀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皇帝石敬瑭為了換取遼國的支援,竟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
這一割讓,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遼國鐵騎得以長驅直入,威脅中原腹地。
北宋建立後,雖多次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但始終未能如願。
尤其是在《澶淵之盟》簽訂後,檀州徹底成為遼國領土,北宋的北疆防線也因此變得脆弱不堪。
如今,史文恭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心中燃起了熊熊的鬥志。
他不僅要打退遼兵,更要一舉拿下檀州,將整個燕雲十六州納入大梁的版圖。
他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隨著金國的崛起,遼國為了應對金國的威脅,已經將大量兵力調往北方,無力再對中原形成全面壓制。
遼國的國力日漸衰弱,而大梁的勢力卻在穩步上升。
史文恭看到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希望。
在出兵之前,史文恭早已做好了周密的部署。
他命令安北將軍鐵方梁東方哮,率領安北司馬範成龍和真祥麟二人,帶兵防備薊州的遼國兵馬。
薊州與檀州相鄰,若遼國從薊州出兵增援,勢必會對大梁的進攻造成威脅。
因此,史文恭特意派出了東方哮這位久經沙場的大將,確保薊州的遼軍無法輕易南下。
東方哮領命後,立即率軍北上,駐紮在薊州邊境,嚴密監視遼軍的動向。
與此同時,史文恭親自率領主力大軍,直奔檀州而去。
大軍浩浩蕩蕩,旌旗蔽日,戰鼓震天。
史文恭騎在一匹高大的戰馬上,身披鎧甲,手握長槍,目光堅定地望向北方。
他知道,此戰不僅是對遼國的挑戰,更是對大梁的考驗。
若能成功拿下檀州,大梁的版圖將向北擴充套件,實力也將隨之大增。
檀州城高牆厚,易守難攻,但史文恭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他命令士兵們攜帶了大量的攻城器械,雲梯、衝車、投石機一應俱全。
大軍行進途中,史文恭不斷與身邊的將領們商討攻城策略,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攻破檀州城防。
他知道,時間就是勝利的關鍵。
遼國雖然被金國牽制了大量兵力,但若拖延太久,遼國仍有可能會調集援軍前來增援。
因此,史文恭必須速戰速決。
在行軍途中,史文恭的思緒不禁想到了六年前,也就是公元1115年。
那一年,完顏阿骨打率領女真族反抗遼國的壓迫,建立了金國。
女真族原本是遼國的附屬民族,長期受到遼國的剝削和壓迫。
完顏阿骨打的崛起,徹底改變了北方的格局。
金國的勢力迅速壯大,成為了遼國的心腹大患。
史文恭深知,金國的威脅遠大於遼國。
在前世的歷史中,金國滅遼之後,曾在三年內,對大宋境內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南侵,史稱“靖康之變”。
金國第一次南下,圍攻北宋都城汴京,迫使北宋簽訂了城下之盟,割地賠款。
第二次南下,金國更是直接攻破了汴京,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及大量皇室成員、官員,導致北宋滅亡。
北宋在金人的鐵蹄之下轟然崩塌,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