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22 章,高門寒婿的科舉路,三六九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叫他如何不想內舍班。
沈知秋聽到沈正說不想念書了渾身發抖,他在蘇家私塾裡算唸書好的,可是一想起蘇秀才的戒尺打到別的同學手上,爽脆的“啪”一聲,手掌登時腫起老高,每每這時,他總覺得這手板子遲早會落到他手上。
一想到這個,他睡不著覺,哪怕睡著了也不踏實,第二天格外沒有精神,蘇秀才講的課,他要花很長時間才能記住,已經覺得在功課上力不從心了。
“我的阿秋有文曲星的運,”張氏在耳邊絮叨:“看吧,過幾年你一定能頭一個考中縣試。”
沈知秋聽了隱隱乾嘔,他覺得自己好像生病了。
他看著放假在家裡鬆弛一躺的沈持,不由得心生疑惑,找個機會悄悄問道:“阿池哥,書院的夫子不打人的嗎?”
沈持想了想:“打,在書院不好好唸書,調皮搗蛋要挨夫子戒尺的。”
蒙童們在青瓦書院依照入學時發放的《學規教條》行事,一旦淘氣犯錯,也是會挨戒尺的。
不過多數時候,夫子們都以說教為主。
沈知秋想:那可真好,他從來不搗亂,要是在青瓦書院,就不會挨夫子打手板了吧。
很是羨慕。
……
臘月底趕完兩場大集,採辦好年貨,孩子們揣著糖果一蹦一跳笑開顏的時候——年三十來了。
這一天,家家戶戶清晨灑掃門庭,貼門神、換桃符,祭祀祖宗,以求新的一年家中人丁旺,六畜肥,升官發財走大運。
祿縣當地的風俗,年三十的晌午,縣中各村的男丁一夥結伴,敲鑼擊鼓,走街竄巷,熱鬧到村外的河邊、山地上,謂之“埋祟”,即扔掉舊一年的壞運氣。
伴隨著左鄰右舍間爆竹聲不斷,鑼鼓聲也響起來,年味兒直衝雲霄。
“阿池,”朱氏從外頭端了一碟子炸素丸子進來:“你爹今兒在清鎮上輪值,你去找找他,給他捎帶些吃的。”
元正假期間雖然縣太爺“封印”,但底下的衙役們還得輪值守好縣中的百姓,不叫出絲毫亂子。對於沈煌他們來說,這叫做公事不廢,喜慶有度。
沈持接過來,拿在手上去找沈煌。
天寒色青蒼,日頭有些冷光。
走到清鎮邊上的時候,他遠遠瞧見兩個穿綿綢袍子十來歲的大戶人家的公子手裡拿著一捆爆竹正在家門口的大路上玩耍,一個眉特別濃黑,一個臉白的沒有血色,身上穿的錦袍晃盪來去。
巧了,這不是同窗馮高馮濃眉跟何九鳴何瘦白嘛。
冤家路窄,沈持的右眼皮重重一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