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109 章,高門寒婿的科舉路,三六九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們都帶了當地的什麼東西回去。
這是唯一能知道到底有沒有商業流通的法子了。如果將來提到某個地方,就說那個地方產什麼,有賣什麼的,那這個地方的百姓過得不會太艱難。
後世也一樣,比如提到永康就想起家裡的五金件都是它那邊產的,提到晉江就想到腳上穿的鞋子……如果這樣,說明他們產的商品流通性非常好,當地的商業定是十分發達的。
沈持說道:“此雕刻的工匠很細膩,審美也很好,挺好的。”他覺得,隨著越來越多開採出來的硃砂礦流入市場,硃砂簪等飾品必然會稍稍流行一陣子。
他很欣慰:黔地百姓日後能有這一項生意可做,也能稍稍彌補耕田不足的短處。
“好的,”趙蟾桂一邊給他用籠子香薰衣裳,一邊說道:“我明日無事的時候就多外出。”
他整理了一沓各縣官員的柬發到沈持的書案上:“大人,近來各縣官吏的書信是越來越多了。”
沈持一封封拿起來看。
如往常一樣,伏在書案上揮毫疾書,處理完滿滿堆放著的公文後已是深夜。他將茶水潑了,換成白開水來,喝著喝著忽然一掰手指頭,嚯,半年沒家裡的音訊了,阿月也不知道給他寫封信。
誰知道這天夜裡想完,次日他就收到了沈月的來信,信中說:
阿大哥說了親,是咱們縣陳家的女兒,咱爺瞧過那戶人家了,上下都是老實本分之人,以後不會惹出麻煩來牽連到哥哥你的。
甚好,甚好,是他想要的。
姜蘅笑起來鶴髮童顏:“沈大人在這裡還好嗎?”
“姜道長別來無恙?”沈持說道:“快進屋來坐。”
邱長風白他一眼:你跟我認識的早,怎麼反倒跟我師兄親熱得不行呢。
恰好到了吃哺食的時間,沈持親自給他們二人倒水:“二位道長留下來吃飯吧,我去灶臺上看看有什麼吃的。”
邱長風這才臉色稍霽:“沈富貴這是要親自下廚了?”
沈持:“道長想要吃什麼,我來做。”
邱長風:“隨便。”
沈持:“……”
姜蘅笑了兩聲:“貧道近來不想吃葷,邱師弟除了牛肉外什麼都吃,愛喝一口小酒……”
沈持看了邱長風一眼笑道:“有酒,有酒。”
邱長風擺了擺袖袍:“快去做飯吧沈富貴。”
沈持:“好嘞,二位道長先喝口茶,稍等咱們開飯。”
他到府衙的灶臺上去,兩個當值的廚子看見嚇了一跳:“沈大人,小的沒有偷吃,也沒有偷懶……”
沈持拿起鍋鏟瞧了瞧說道:“還有竹蓀嗎?”
此地的竹蓀極是鮮美可口。
兩個廚子立刻說道:“有,大人,還有新鮮的。”給他翻出來好大一包。
沈持:“用它做一頓素食,怎麼做好吃?”要吃素食,首先菌類,好吃,好營養。
兩個廚子面面相覷:“大人,咱們平時都是燉雞燉鴨湯的。”
沒有用竹蓀做過素食。
沈持:“……”
他只好想著上輩子的經驗,用竹蓀跟其他曬乾的菌子煲一鍋素湯。
湯有了,沈持又道:“煩請二位再做一些絲娃娃來。”黔地有一種特色吃食叫絲娃娃,用大米粉薄薄如紙只—手掌那麼大的薄餅。再捲入蘿蔔絲、折耳根、炸黃豆、脆哨——大概是豬油渣、木姜子……菜絲切得極細,入口素菜脆嫩,脆哨很香,十分的能激發食慾。
姜蘅不吃葷,絲娃娃做了純素不放脆哨的。
他們在樊武縣驛站的時候,廚子是工部從北地帶過去的,做的也都是京城菜,沒有供應過本地百姓常吃的絲娃娃。
來到黔州府衙後,廚子以為沈持京城人氏,特地給他做的北地菜,也沒有吃過絲娃娃。
他那日上街瞧見了還怪饞的。
“給本官來一份帶脆哨的吧。”他說道。
“好的沈大人,”兩位廚子覺得這位沈大人挺平易近人的,方才的拘謹感去了大半:“給沈大人多做些脆哨。”
沈持笑了笑開始著手煲竹蓀湯,倒也用不著他動手,每次手一動就有人來替他做:“大人讓小的來……”
後來他乾脆退出來了:“麻煩二位了。”不在灶臺上給人添麻煩了。
沈持去客廳陪著兩位道長說了會兒話,竹蓀素菜湯和絲娃娃都端上來,還搬了一罈子當地百姓自釀的酒來,萬事俱備,只差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