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樹昏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新徵程 新使命,逆襲的獄警,枯樹昏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任當天中午組織部王科長和北門鎮李書記吃了午飯就返回各自崗位。
江口鄉離縣城更遠些,但與東江市接壤,所以到東江市很近,特別是騎摩托車,走一條新修鄉村機耕道,一個小時不到就能到東江市區。江口鄉轄九個村,人口7000餘人,算是全縣比較小的鄉鎮之一,也是偏遠較落後的鄉鎮。
下午,譚鄉長就把近三年的全鄉農業工作的總結讀了兩遍,然後又把各村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和記錄。全鄉人均耕地較少,特別是田更是少得可憐,田地上一年的產量自給自足就不行。缺乏工業和服務業的基礎,江口鄉以農業和畜牧業為生,農業又因耕地少而貧瘠,而水資源極度缺乏,全是靠天吃飯的望天丘,山高路陡石頭多,所以人們的生活比較艱苦。
全鄉唯一的公路就是山外通向鄉政府的公路,而通往東江市的機耕道,只有天晴了幾天後拖拉機才能通行,下雨下雪都是望路興嘆。儘管如此,這條可以給江口鄉老百姓帶來豐富而便宜的生活生產資料,還是江口鄉幾年來連續奮戰的結果。當然還靠接壤的東江市把路修到了江口鄉的地界,而國營江口林場也支援不小,否則難度更大了。機耕道也當之無愧地經過江口林場的門口。
當天晚上,譚鄉長與鄉黨委書記曾明才、鄉長範成軍分別彙報了思想,並把他了解的江口鄉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向兩位主要領導請教。在彙報中,兩位領導既說了江口鄉農村發展的現狀,也找到了存在的問題,解決辦法也只有靠輸血,想依靠自己發展起來很難。
譚鄉長也談了借鑑北門鎮的畜牧業發展思路,利用山多草多的優勢,大力發展牛羊,因為離東江市近,牛羊可直接供東江市的屠宰場。農業沒有更多辦法,只有先解決水,才有發展的可能。而水首先解決的人畜飲水問題。記得在前世江口鄉在山上面修了一個縮小版的水庫,一下子解決了生活生產用水。所以譚鄉長建議修一個水庫,解決江口鄉最大的問題。
另外他也彙報了準備用半個月把全鄉9個村共75個村民小組走一遍,再來向領導彙報工作思路。
在江口鄉的第一個晚上,窗外除了鳥蟲之聲外寂靜無比,這麼安靜的環境卻也睡不著。譚衛兵也知道目前的路,還是要緊跟李書記的發展而前進。最近兩年不論是自身實力和人脈關係都還不能支撐他獨立開宗立派,弱小時只能依附別人或者在夾縫中求生存。
隨後的幾天,一直在村裡瞭解情況。白天走村串社訪農戶,晚上就與村幹部匯總和研討當天的資訊,當然吃住也是在村幹部家。因為山區的村社看起來喊得到對面的人,但一走卻要一兩個小時。所以在選舉村幹部時,村民一般在自己村民小組附近的小組內要選一個,便於有困難糾紛好找村幹部解決。
隨後,譚鄉長走到記憶中水庫下面的村社,專門擠出一天時間把捱得近的兩個村的村社幹部都叫來一起,沿著記憶中的水庫實地考察一番,晚上大家一起在最近的社長家座談(農村的村社建制調整幾次,一樣有分分合合,開初村這一級也曾叫過大隊,最下面一級叫隊、社、村民小組,所以我們叫隊長、社長、組長的都有)。在座談時譚鄉長畫了一個草圖,預計在哪幾個地方築壩,每個壩的兩邊都設定飲水灌溉渠。他也對村社幹部說:“這個工程本身並不大,關鍵是在山裡,沒路又遠,運水泥沙石全靠人工,所以你們先把沙、石頭能就地取材的地方找到,特別是那兩個比較大一點的壩,一定在附近找到開山打石頭和沙礫的地方,山下只扛水泥上來就簡單點。資金請求縣裡撥一點,鄉里儘量擠一點,村社籌一點。剩下的缺口再另想募捐的辦法。”
村社幹部這一天來都是興奮的,因為修建水庫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在農業學大寨時期,他們在山上修建了一個水塘,這個水塘的存在解決平時吃水的問題,但解決不了乾旱季節無水吃的困難,所以修一個大點的塘能吃水不愁,就是夢寐以求的。更莫說修一個水庫,把灌溉都解決了,他們說這樣的夢就不敢做。所以開會討論中,他們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議,譚鄉長也一併收集和整理。散會之前譚鄉長告訴大家:“我到江口鄉來就想能為江口人民辦成這一件事就知足了,希望大家回去開好社員大會,集思廣益,把這件利在千秋的民生大事辦好辦實,辦成百年千年都能用的工程是我來江口鄉的唯一使命。”
連續兩週在村裡調研,回到鄉里已是三月初。先給兩位主要領導簡要彙報了調研工作後,就在辦公室撰寫江口鄉“三農”工作的調查報告和江口鄉修建水庫的可行性報告。兩天時間,加班加點完成了兩個報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