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1章 平佛,大唐:家母武則天,我重新投胎來得及嗎?,驍騎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是說授田太少...賦稅太重...”李旦說道。

“是啊!另一方面,田少賦稅重,百姓們就吃不上飯,只好賣田,田地都被王公貴族、名門世族、庶族地主給兼併了...”

“貴人有特權,豪強霸佔了百姓的土地之後,稱為\"籍外之田\",他們還將逃亡的農戶變成自己的\"私屬\",在土地和人口兩方面逃避國家稅收...”

“而本應交給朝廷的賦稅卻都到了貴人豪強的手裡,朝廷稅收變少,只能加重百姓們賦稅和徭役,而失了地的百姓承擔不起沉重的賦稅和徭役,所以只能逃散,變成逃戶流民,莫不由茲啊!”

“即便是不逃走,也多是自殘身體躲避徭役和兵役,因為被點為府兵者,還要資裝自辦,又要變賣家當,且家中還不免徭役...”

李旦點了點頭,這便是土地兼併,徭役繁重,導致百姓流亡,最終起義反抗,封建朝代的滅亡多由此而起,這就是規律。要想讓大唐長治久安,一定要遏制住土地兼併。

“你這些都是自己想到的麼?”李旦問道。

“回聖上,乃是臣與百姓們聊天之時得知的,然後臣又總結了一番...”宇文融很誠實的回道。

“嗯...還有麼?”李旦接著問道。

“臣只知道這些了...”宇文融說完便低下了頭。

“又沒有什麼解決之策?”李旦考校道。

“臣以為需要像前隋那般,對全國範圍內的人口和土地進行重新檢查...一是地主們實際田地與朝廷記錄不一致的,多出來上交朝廷。而是朝廷清點流離失所的老百姓人數,根據實際情況攤派稅收徭役...”宇文融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李旦點了點頭,這個宇文融果然是有所思考。

但是在李旦看來,宇文融說的這些事,算是比較真實反映了現在大唐在土地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但還是不太全面。

檢田括戶也確實是一項好的措施,但是這幾年還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很多矛盾還沒有完全凸顯出來。

李旦之所以要解決土地問題,也是在崔挹他們的啟發下,想趁著矛盾沒有凸顯,而降矛盾解決掉,防止以後危害無窮。

當然,李旦也不會將矛盾的希望都寄託在宇文融的身上。

在宇文融來到洛陽之前,李旦也從帶著姚崇到洛陽附近做過一些調查。

除了宇文融所講的這些,李旦還發現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寺廟也在兼併土地,而且披著宗教的外衣,不僅大肆佔有土地,還收攏了還多依附者。

佛教在大唐異常興盛,這還都得拜武則天所賜,早些年她一直崇佛抑道,在全國範圍內大肆興建寺廟,並賦予寺廟和僧人授田而不納貢的特權。

寺廟除了常住莊田外,還透過賞賜、信徒佈施、購買或典帖等方法佔有土地,短短數年間,他們的名下已有大量的田地、果園、店舍...資產甚豐。

此時的寺廟已經完全變成了披著宗教外衣,具有多種經營的經濟單位,聚集了大量的資源財富。

民間都流傳著一些傳言: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六七。

雖說這樣的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寺廟的財富之多,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百姓們都已經看在了眼中。

而寺廟擁有如此多的莊園,必須要有足夠的勞動力與之相配,於是流民逃戶,在宗教信仰的誘惑下紛紛依附寺廟,而且這些人的成分相當複雜。

姚崇當時便說:“當今出財依勢者,盡度為沙門;避役奸訛者,盡度為沙門。”

其話語中的意思便是,很多皈依佛門者,並非是失去土地的百姓,也不是真正想出家,立地成佛,頓悟佛法。

實質上是掛著佛家之名,行避賦稅徭役之實的投機鑽營者。

李旦後來又讓姚崇詳細調查了寺廟及僧侶的情況。

只是不調查不知道,一調查嚇一大跳。

據姚崇查閱名冊,大唐在冊的寺廟已達到五千百多座。

有僧七萬五千多人,尼五萬五百多人,這還都是官度的僧人,還有許多私度僧人及所屬莊園的依附農戶,要是全部算在一起,得有數十萬之多,整個大唐也就四千萬的人口,幾近百分之一。

而寺廟佔有的良田更是達到了近千萬傾...時租佔整個大唐的三分之一歸到佛門之下。

當李旦拿到這個數字,見到寺廟佔有這麼多的土地,有這麼多的人依附在佛門之下,不可謂不觸目驚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球廢土時代

我愛松鼠包

驚異進化論

獅子座的貓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