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撲買制
我喝黑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章 撲買制,我在大唐安西當大都護,我喝黑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清晨,武威克復的捷報就傳回到長安。
捷報傳到時,晨鼓才剛剛敲響,信差幾乎是踩著鼓點從金光門疾馳進城,再沿著金光門大街直入順義門,進入到皇城之內。
兵部接報後,又趕緊派人轉呈政事堂。
儘管晨鼓才剛敲響,然而政事堂的廷議卻已經開始。
更離奇的是,今天不光是元載、王縉、裴冕、李適和董休幾個悉數在場,甚至就連很久沒有參與廷議的聖人也在場,此外,戶部尚書劉宴還有戶部侍郎第五琦也在場。
之所以這麼大場面,原因就只有一個,今天廷議的議題是國債。
自從安史之亂爆發,國用不足的難題已經困擾大唐整整十五年。
向來以善於理財而著稱的劉宴、第五琦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過,幾個月前王臣發安西債,卻給了劉宴兩人靈感,這兩位理財高手終於想出一條可以緩解國用不足的良策——發國債!
經過幾個月的醞釀及完善之後,劉宴和第五琦終於拿出了方案。
這會,第五琦正在向李豫以及一眾宰相講解:“其一,廢止江淮租庸戶調,擴大完善地稅及戶稅,不再徵實物,改徵銀錢,並分夏、秋兩季完稅。”
“其二,從戶部選派能吏前往江淮各道全面清丈土地,重造戶籍以及計冊。”
“其三,以全面清丈之後的田畝及戶籍計冊作為質押,由度支司發行國債。”
說到這,第五琦與劉宴對了一記眼神,又道:“若是下官與大司徒估算無誤,全面清丈土地及重造戶籍計冊之後,江淮各道每年至少可以徵稅一千兩百萬貫!以這一千兩百萬貫地稅及戶稅作為質押,至少可發債一千萬貫!”
“一千萬貫?!”元載、王縉、裴冕、董休四人面面相覷。
斜靠在御座的李豫也一下睜開眼睛,眸子裡流露出懾人的亮光。
只有李適一臉的期待,因為這是他跟劉宴、第五琦一起商定的,是他的政柄。
要知道天寶年間大唐國力最鼎盛時,大徵之年戶稅也不過區區兩百萬貫而已。
當然,這個兩百萬貫只是戶稅一項,如果將租庸調折算成銀錢,再加上地稅,則遠不止兩百萬貫,可即便是這樣,一千萬貫也是一筆鉅款。
假如有了這一千萬貫,能養多少兵?還能任由吐蕃、回紇擾邊?還能放任河朔三鎮割據稱霸一方?大唐要復興了!
元載的心頭則是警鈴大作,太子風頭越來越盛了。
遠征安西,發安西債,現在又要發國債,一樁樁,一件件全都是太子的政柄。
倘若讓這些政柄落地,並且逐一的實現,政事堂還有他這個右相置喙的餘地?
不行,絕對不能讓太子的政柄順利落地,已經開啟的遠征安西也要努力破壞,一定要讓太子威信掃地,淪為笑柄!
元載暗暗的下定決心。
第五琦繼續接著講解。
“王臣發行之安西債,實質是將李記未來五年糖霜、香皂之收入以低價賣出,雖然銀錢進項短少許多,卻得以在短時間之內籌齊一百萬貫軍資,解了安西軍西征之急用。”
“鑑於此,度支司亦當效法安西軍,以江淮各道未來三年乃至於五年之地稅、戶稅低價賣出,則旬日之內即可籌集三五年稅收,以資國用。”
“買入國債之富戶可在相應州縣按核定稅率徵收地稅以及戶稅,徵完稅即止,不可另行加徵亦或攤派,地方官員需加以監督。”
這其實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出現的撲買制或者包稅制。
王臣開啟了發國債這隻潘朵拉魔盒,不過受限於時代以及思維,劉宴和第五琦只放出來撲買這隻小妖,國家信用債這隻大妖還沒有放出來。
撲買制或包稅制有積極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
不過劉宴和第五琦是看不到的,或者就算是看到了,也顧不上。
因為對於當下的大唐而言,第一要緊就是解決國用不足的問題。
不過,元載卻敏銳的發現了撲買制的這個致命弊端:寅吃卯糧!
倘若國債不是太子的政柄,元載會毫不猶豫的支援,現在則要秉持公心。
元載當即質疑道:“此等寅吃卯糧法,誠然可以解一時之急困,然而嗣後數年江淮各道將再無分文稅收入國庫,國用又該如何籌集?”
劉宴道:“彼時絲綢之路定然已經復通,可以兩市進項作質押再發國債。”
元載當即給裴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