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非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1章 民心所向,眾望所歸,外室只想原地躺平,你們惹她幹嘛,非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軍兵分三路,從東、中和西三個方位去攻打大齊。
戰爭開始不久,大盛就攻下大齊數個城池。
一時間,大盛軍隊士氣高漲,攻勢銳不可當。
捷報如雪片般紛紛傳至京都。
半個月後,羅詩杳收到一封家書。
待她展信細讀,方知羅氏一族已被調入徵南大軍之列。
而這背後的緣由,竟是皇帝心懷仁慈,念一些罪臣往昔也曾對朝廷有過功績,遂開恩,於朝堂之上頒下旨意,允許他們戴罪立功,以戰功來抵償昔日之過。
若這場戰爭能夠大獲全勝,羅氏一族便可徹底洗脫罪臣那沉重的身份枷鎖。
羅詩杳讀著這些字句,心中五味雜陳。
既為原身家族有此轉機而稍感寬慰,又深知戰場兇險,擔憂他們能否安然歸來。
不過,擔心歸擔心,她覺得有這樣的機會也挺好。
誠然,嚴殊此前曾對她許下承諾,言明待他歸來之後,定會憑藉軍功懇請皇帝赦免羅父之罪。
先不說嚴殊當時是不是在給她畫大餅,就算他誠心誠意,且最終得以成功。
可是,以這樣的途徑獲得赦免,終究是不光彩,難免會落人口實。
即便抹去了罪臣之名,也難以抹去旁人心中那隱晦的輕視與鄙夷。
如今羅家子弟親赴戰場,或依靠智謀,或仰仗武藝,從而換來赦免的機會。
這樣的方式,才能贏得真正的尊嚴,以後方能堂堂正正地站於眾人面前。
日子不鹹不淡地過著,將軍府內,眾人談論最多的,便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戰爭。
嚴殊身為沙場老將,精通兵法又有多年作戰經驗,他的功績,自然是沒得說。
可令人大為意外的是,晉王這位自幼長於宮中的皇子,卻在這場戰爭中脫穎而出。
起初,他只是以監軍的身份隨軍出征,眾人皆以為他出身天家,從未真正領略過戰爭的殘酷與複雜。
此次隨軍,不過是走個過場,在軍中鍍鍍金,為日後的政治資本添上一筆。
誰知,在一場場大小戰役中,晉王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智慧與果敢。
他不再是眾人眼中沒有作戰經驗的少年王爺,而是成竹在胸、善於用人的謀略家。
面對錯綜複雜的戰場局勢,他能冷靜睿智的分析。
無論是山川地形的巧妙利用,還是敵軍兵力部署的精準剖析,亦或是奇襲戰術的大膽構思。
他皆能在關鍵時刻,提出獨到的見解與策略,令軍中那些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將領們刮目相看。
他們紛紛意識到這位年輕的晉王絕非徒有其表,而是擁有著足以左右戰局走向的非凡才能。
他們對他的輕視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欽佩與尊重。
而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太子。
許是晉王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太過耀眼,致使原本就缺乏沉穩的太子愈發心焦氣躁,竟在這關鍵時期連連犯錯。
他竟敢私扣關乎民生福祉的修河鉅款。因款項無著,築堤官員被迫偷工減料。
終於,在一場特大大暴雨降臨時,那不符合標準的河堤瞬間垮塌,沿岸百姓慘遭水患肆虐,家園盡毀。
不僅如此,他還強佔一位美貌婦人入東宮,全然不顧綱常倫理與皇家顏面。
其惡行並未就此終止,他竟然縱容手下將那婦人的丈夫亂棒打死。
一樁樁一件件,哪裡有半分儲君應有的風範與德行?
作為一國儲君,太子全然辜負了大盛百姓對他的期許與尊崇,更將皇家的威嚴與體面踐踏於腳下。
朝堂之上,有剛正不阿的御史大義凜然地翻出諸多舊賬,條條罪狀皆有據可依,言辭懇切地參劾太子的種種不法行徑。
一時間,朝堂上下議論紛紛,輿論譁然。
晉王在前方戰場屢立戰功,其聲威如日中天,所到之處,百姓敬仰,將士擁戴。
而太子卻在後方倒行逆施,臭名遠揚,他的名聲與晉王相比,可謂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連一向對太子疼愛有加、寄予厚望的皇帝,也一改往日的慈父形象,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疾言厲色地斥責他肆意妄為、屢教不改,有辱皇家門楣。
還責令他閉門思過,好好反省自己的過錯。
一個月後,皇帝在勤政殿同幾位大臣議事,恰好收到來自前線的軍報。
展開細讀之下,龍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