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地二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十,亂世梟皇:柴榮,奮鬥地二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連克數州(二)
在那個溫暖而生機勃勃的4月19日,春日的陽光灑滿了大地,萬物復甦,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吳越國的君主錢弘俶,以其深邃的戰略眼光和非凡的軍事才能,於這春意最濃之時,精心佈局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他深知,此戰不僅關乎領土的擴張,更是吳越國威與榮耀的彰顯。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派遣了麾下最為忠誠勇猛的上直都指揮使路彥銖,此人不僅武藝高強,更兼智勇雙全,是軍中不可多得的將才。
路彥銖領命後,迅速集結了一支由吳越國精銳士兵組成的部隊,他們身著閃亮的鎧甲,手持鋒利的兵刃,士氣高昂,如同出鞘的利劍,直指宣州。隨著一聲令下,這支鐵騎如潮水般湧向宣州城,攻勢凌厲,勢不可擋,展現了吳越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和高昂的鬥志。
與此同時,吳越的水軍也在長江之上悄然展開了行動。在名將羅晟的英明指揮下,水軍將士們駕駛著戰船,如同蛟龍出海,乘風破浪,悄無聲息地在長江北岸佈下了天羅地網。這些戰船不僅裝備精良,而且戰術靈活多變,它們或隱匿於江霧之中,或穿梭於暗礁之間,靜待著給予敵人致命一擊的最佳時機。其水師之威,足以令任何膽敢侵犯吳越的敵人聞風喪膽。
而南唐方面,面對吳越國如此咄咄逼人的攻勢,靜海制置使姚彥洪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南唐國勢已衰,難以抵擋吳越的強大攻勢;同時,他也深知自己麾下計程車兵和無辜百姓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在這關鍵時刻,姚彥洪做出了一個悲壯而堅定的決定——他率領著萬餘名士兵及無辜百姓,毅然投奔了吳越。這一舉動,不僅是對南唐國勢衰微的無奈嘆息,更是姚彥洪個人忠誠與生存抉擇的深刻體現。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在國家和民族大義面前,個人的榮辱得失顯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
次日清晨,當第一縷溫柔的春光穿透薄霧,輕輕拂過大地,4月20日的午後便悄然降臨,天空如洗,陽光變得格外明媚,它慷慨地灑在蜿蜒流淌的淝河之上,波光粼粼,彷彿為即將上演的歷史一幕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周世宗,這位英明果敢的君主,身著一襲簡樸的戰袍,目光如炬,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前線的征途。他的心中,沒有半點作為帝王應有的矜持與高傲,唯有對國家的深情厚誼與對勝利的堅定信念。
抵達淝河畔,周世宗沒有絲毫停頓,他徑直走向那座橫跨兩岸、見證無數過往的淝橋。橋面上,風帶著河水的涼意輕輕拂過,卻絲毫未減他心中的熱火。他親自彎下腰身,雙手緊握一塊看似尋常卻異常沉重的石頭,肌肉緊繃,青筋隱現,展現出一位君主不為人知的堅韌與力量。隨著他的一聲低吼,石頭被緩緩抬起,每一步都顯得那麼沉重而堅定,彷彿每一步都踏在了後周將士的心坎上,激起了無盡的鬥志與希望。
穿越橋樑,周世宗將那塊石頭穩穩地放置於對岸後周軍的水寨之中,那裡,已有眾多將士嚴陣以待,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對勝利的渴望與對主帥的敬仰。這塊石頭,不僅僅是一塊冰冷的石塊,它更成為了周世宗親征決心的化身,是後周軍即將發射出的石炮中最鋒利的炮彈,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戰役將是一場力量與意志的較量,是後周將士們扞衛家園、扞衛榮譽的誓師宣言。
隨行的官員們,目睹了這一幕,無不深受感動與鼓舞。他們之中,有年邁的文臣,也有年輕的武將,此刻都放下了平日的身份與架子,紛紛加入到搬運石頭的行列中來。每一位官員都挑選了一塊石頭,或輕或重,但都承載著他們同樣的信念與決心。他們或肩扛,或手抬,汗水浸溼了衣襟,卻無人言苦,無人言累。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拉長,與周世宗並肩作戰,共同築就了這場戰役的堅實基石,也鑄就了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
在那個風起雲湧、英雄輩出的時代,趙匡胤,這位即將開創大宋盛世的傳奇人物,正身處一場關乎國家命運與個人生死的秘密偵察之中。夜幕低垂,壽春城在月光的映照下更顯森嚴,護城河波光粼粼,掩藏著無數未知的危機。趙匡胤,身著一襲樸素的戰衣,乘坐著一艘由粗獷獸皮製成的簡陋小舟,悄無聲息地穿梭於暗流湧動的河水之中,目光如炬,緊盯著城牆上每一絲動靜,心中籌謀著破城之策。
城樓上的守軍,被這不速之客驚動,頓時警報四起,火光中,一張張緊繃的臉孔迅速瞄準了河中的身影。隨著一聲令下,萬箭齊發,劃破夜空,帶著呼嘯之聲直奔趙匡胤而來,每一支箭矢都承載著敵人誓死守衛的決心與恐懼。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趙匡胤的身旁,牙將張瓊,一位以勇猛著稱的將領,毫不猶豫地挺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