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頭上的貓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風潮!,眉山蘇氏,蘇允最賢,牆頭上的貓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般雖然因官盛而名一時,介甫公一下臺,如今新學已有式微之相,不長久啊。」
蘇轍呵呵一笑道:「那是因為新學不夠好!介甫公為了變法,不惜篡改經義,令經義符合變法之所求,如此一來,難免錯漏百出,有漏洞就難以成為傳世經典。
介甫公在經義上的成就堪稱大家,但就是因為新法所累,難以公允之心去解經,今日之敗,乃是根子壞掉了罷了。」
蘇允點點頭,不過對蘇轍的說法亦只聽了五成而已,蘇轍所說的話,與他所站的位置是統一的。
你讓一箇舊黨去評價新黨,是很難聽到一個公允立場的,所以只能信一半,剩下的一半,需要自己慢慢去思索。
不過蘇轍的意思蘇允是聽明白了。
蘇轍的意思是,想要讓孟子集註成為顯學,要麼趕緊講學,只有學生多了,人多勢眾了,才有可能形成潮流。
要麼是上宮廷經筵,在那個最高的平臺上講學,一旦得到了皇帝以及宰執權貴們的認可,從上而下的推廣,更容易形成一個潮流。
要麼學王安石,以行政手段強行推廣,也能在一時間形成潮流。
至於能否真正流傳百世……嗯,蘇轍也沒有說,這玩意,意外太多了,說不準的,能夠做到在世的時候讓學說流傳,已經是了不得了,至於死後的世界,那就管不著了。
這玩意說不準。>/>
就像孟子的學說,夠厲害吧,但從春秋至今,不還是隻是子部,而沒有升至經部麼?這學說能不能流傳百世,是看後人需要什麼,而不是你提出什麼。
也就是說,你現在成為顯學,有很多人知道,以後才有可能被後人重新撿起來用。
但你現在就特麼的沒有人知道,最終只有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命。
那些原本寂寂無名的學說,千百年後才被挖出來考古而成顯學的,基本上是沒有的。
這只是叔侄兩個在辯經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不過蘇允雖然屢屢遭到蘇轍的打擊,卻是引起他的好勝心,非得折服蘇轍不可。
在接下來的時日裡,蘇允全副身心都灌注在孟子裡面,將後世的各種學說丶知識等等都翻出來,只要可以增加《孟子集註》的說服力的,都往裡面加,然後在辯經的過程之中進行刪減精煉。
蘇允並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之中,蘇轍面上看似對他的批評依然不少,但其內心早就震撼得難以自己。
在蘇轍看來,蘇允就像是一個寶庫一般,每日都能夠拿出來新的東西,新的觀點,新的理論,而這些東西后面牽扯的東西,幾乎單獨拿出來都能夠寫一本書。
但蘇允卻像是毫不在意一般,只要對孟子集註無用的,無論多麼精妙的理論,都會被棄置不理,唯有那些用在裡面能夠成為堅實基礎的理論,才會被留下來。
蘇轍後來得出一個結論——蘇允是真正的天才!
唐時的韓愈也好,當代的宋初三先生丶歐陽修丶二程等等,皆不如蘇允遠矣!
這也激起蘇轍打磨蘇允的心思,他要儘自己所能,將蘇允以及《孟子集註》,打造成為宋代,乃至於經學上最為璀璨的明珠!
儒學自春秋成型至今,從雛形走向成熟,從成熟走向僵化,又有很多人在改進儒學,使其重新煥發活力,但蘇轍此時認為,儒學將因蘇允的出現,進入一個新的巔峰!
這般一來,一個心懷好勝心,一個心懷期望,便如同火星撞地球一般,迸發出來璀璨無比的光芒。
期間章惇亦是嘗試加入進來,但發現二蘇之間的辯經,已經精妙到讓他都只能旁聽而無法插嘴的地步了。
啊,都能聽得懂,但想要尋出問題所在,想要提出一些論點論據,嘿,卻是張口而不知所言矣。
這讓章惇有些挫敗,畢竟前幾個月前的時候,他可是能夠教導蘇允的啊,怎麼才多久時間,蘇允已經成長到了這個高度了?
哦,不對,蘇轍以前也沒有這個高度的,就算他所治乃是孟子,也絕沒有這麼多的新理論新看法。
關鍵是新理論新理念雖然多,但每一個拿出來都是符合經義丶堂堂正正,符合中庸之道,那可就了不得了。
章惇雖然插不了嘴,但不妨礙他每天都過來旁聽,因為聽著實在是太痛快了。
蘇允與蘇轍的辯經,不僅內容上精湛流暢,兩人的辯論技巧,更是令人歎為觀止,讓人光是旁聽,就得到了無上的享受。
章惇自己聽了一段時間,便將自己的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