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醫藥浮萍
蕭小嘯哈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0章 醫藥浮萍,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蕭小嘯哈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比如說在公元676年,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做了《滕王閣序》一文。
而文中有寫著,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的之句。
其中的意思是說,關山重重,攀登實屬不易,誰能理解攀登人的艱辛?
一面之交,大家互不瞭解,怎好道出各自的苦衷。
語意之中,隱含著作對於自己者生不逢時、才華不得施展的沉重心情。
說來也是他命運不濟,此序做成不久,26歲的王勃便在渡海時遇難身亡了。
而《滕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雖然它留給後世的是浮想聯翩,但是留給王勃的是永遠的遺憾。
而萍這個字,是多年生漂浮植物綠萍或紫背浮萍的全草,無落地之根,或聚或散,隨水漂流。
但它是潔淨的,雖苦了自己的身,卻美了別人的目。
其中作為中藥,它還獻身於人體的健康,為人們消去疾苦的折磨。”
[這就是那你:王勃我知道,是真的慘,才26歲就消失在這個世上了。]
[新疆大街:害,初唐四子,哪個不厲害啊,可惜了。]
康強笑了笑,說:“我們接著說,“萍”這個字,《爾雅》中把它稱為“蘋”。
而《唐本草》則認為,這其實是指浮萍之大者,小者,稱“水萍”。
在李時珍大佬的《本草綱目》中也有同樣的看法,並認為面青背紫的“紫萍,入藥為良”。
而現代研究證實,浮萍有強心、解熱、抗菌等作用。
此外,浮萍還對庫蚊幼蟲及蚊蛹有殺滅作用。
而正與《本草求真》中的,燒煙闢蚊亦佳的說法相吻合。
並且歷代本草都認為,浮萍為肺經之藥。
這與它輕清、漂浮、向上的特性,和肺位在上、主氣、主外的功能有類似之處。
也是中醫學“取類比象”的思維方法,在藥物認識上的具體反映。
而在臨床運用上,浮萍以發汗、祛風、行水、清熱、解毒見長。
對時行熱病、風疹、斑疹、瘙癢、水腫、癃閉、疥癬、丹毒、燙傷等有治療效果。”
[難兄難弟你是:那……我現在去河裡面撈浮萍煮茶?(宕機)]
康強笑了笑,“說到發汗,李時珍大佬則認為,這是緣於“其性輕浮,入肺經,達面板”的機理。
所以能發汗揚邪也。
而張壽頤認為,浮萍有發汗不傷正的優點。
其質最輕,氣味皆薄,雖曰發汗,性非溫熱,必無過汗之慮。
不過《本草衍義補遺》則認為,它“發汗尤甚麻黃”。
另外關於浮萍可以消水腫之功,除了本草著作中多有記述外,在宋代首都開封市,還儲存有北宋時期的詩碑為證。
在詩碑上寫道:天生靈草無根幹,不生山間不在岸,始因飛絮逐東風,泛梗青青浮水面。
神仙一味去深痾,採時須在七月半,選甚癱風與大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鐵鏷頭上也出汗。
在這首詩中,把浮萍的植物形態、生長環境、採集季節、主要功能、服用方法、治療效果描述得形象生動。
其實在歷史上,以藥作詩者不少,但是把藥詩刻在專門的石碑上傳世的不多。
從這我們就能見到,浮萍被重視的程度和在臨床上的普及情況是不同尋常的。
像詩碑中記載的這一用法,至今還在繼續,名為“紫萍一粒丹”。
據說對風溼熱邪引起的面板瘙癢、腳氣水腫和中風後遺症的治療有一定效果。
另外還有個福音,《神農本草經》認為,浮萍還有“勝酒,長鬚發”之功。”
[見到你等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