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小嘯哈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章 南湖,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蕭小嘯哈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兄弟們,南湖漂不漂亮!”

走過蔭庇的小道,波光粼粼的南湖湖面便被開啟在直播間裡面。

“南湖,位於洪山區南部,南抵獅子山,北連龍王嘴、劉王嘴、尤李村,北港等自然村。

而東為石頭村,部分水域在江夏區境內,岸線長23.02千米,水域面積7.67平方千米。

不過古南湖則是包括了,現在武昌蛇山以南的全部城區,當時湖水遼闊,與江相通。

像宋朝祝穆寫的《方輿記勝》裡面就記載:南湖外與江通,長堤為限,長街貫其中,四旁居民蟻附。

而文中提到的長堤變成的長街,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解放路南段。

在明初,因為圍湖造田等原因,南湖湖面逐漸縮小,變成許多互不相連的小湖。

像長街之東就有長湖、滋陽湖、歌笛湖、西湖,而長街之西有菱湖、都司湖。

以上提到的湖泊大多都消失了,只有滋陽湖改名成了現在的紫陽湖。

後來在清朝道光年間,周天爵在武昌城之外、江夏縣城之南、白沙洲至金口修建有30千米大堤。

一直到19世紀末,因為大堤年久失修,僅剩下殘堤可見。

當時,在江夏縣城之北,武勝門外,新河經紅關至青山有15千米長堤。

每年夏季江水灌入,包括南湖在內的湯遜湖、黃家湖、青菱湖、巡司河諸湖及河道100餘平方千米的地方成為一片汪洋,而湖周百姓都為水患所苦。

在清朝光緒十五年,由張之洞督鄂,開始修堤。

從紅關至青山之堤著手,分成8段,委託官員分別承修。

而完工後,乃修白沙洲至金口之堤,分10段興修,最後修成新堤約25千米。

然後為了使內水可洩,外水不入,於是在遇司河口興建武泰閘,青山建武豐閘。

自此,南湖之畔人煙逐漸稠密。

像民國十四年版的《武昌要覽》記載:南湖至縣東南十五里,週二十里,舊名赤欄湖,與江通,湖旁居民甚多。”

[毒蛇:嘶,基建狂魔沒有消停過一刻。]

[新疆大街:說到建閘我就想起李冰父子,雖然過程不太一樣,但是初心都是為了解決水患。]

[嘟嘟嘟:最早的治水官員應該就是大禹了吧?]

[大家都不:不是說大禹他爹才是第一個嗎?]

康強笑了笑,看向湖泊又說道:“南湖還有一個傳說故事,據說南湖是巡司河的源頭之一。

而在遠古時期,南湖水域甚為寬闊,據傳湖裡有條大鯰魚,修煉很久,但苦修未成正果。

後來有一位仙人指點,要想修煉成龍,必須遊入大海。

於是在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晚上,鯰魚在一陣撼天動地的炸雷聲中騰身而起,挾水攜泥,由南湖直往長江奔去。

而在它從南湖奔往長江的地段,竟然被衝出一條河道,也就是後來的巡司河。

而巡司河流入長江的河口,俗名稱“鯰魚套”。

傳說那天正好有漁人在入口處下有魚套,但此套哪能奈何這條鯰魚精,於是入江口因此得名“鯰魚套”。

經過多年演變,現在的南湖早已不太一樣。

它和野芷湖、湯遜湖、黃家湖、青菱湖、野湖、紫陽湖、曬湖等湖泊組成了湯遜湖水系。

該系統所有雨水,都會透過珞獅南路溢流涵流,入南湖港進巡司河。

而非汛期湖水由陳家山閘、解放閘自排入長江。

汛期的雨水則經青菱河至湯遜湖泵站抽排入長江。

現在南湖水質提升工程實施後,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在此棲息繁衍。

水鳥主要以灰翅浮鷗和水雉為主,而其中水雉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吶,就是前面那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遇見文祥瑞

葡萄圓圓

五條老師拒絕BE

與子歸

秘密寵婚:落魄新娘寵翻天

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