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向日葵2
蕭小嘯哈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章 向日葵2,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蕭小嘯哈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家細想一下便能想到許多關於向日葵的作品,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梵高的《向日葵》。
而《向日葵》其實是梵高所繪製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油畫作品。
作品分別繪製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
如果用梵高所創作的“以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為主題的油彩畫”來定義的話,那麼廣泛認為他一共有7幅向日葵作品。
其中有6幅被儲存下來,而儲存下來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其中有三幅上面繪有15朵向日葵,兩幅繪有12朵向日葵,一幅繪有3朵向日葵。
除此之外,如果算上在巴黎創作的作品,其實一共是11幅,但這其中是包括沒有插在花盆中的向日葵作品。
“目前發現的最早記載向日葵傳入中國的文獻,應該為明朝萬曆年間的學者,一個名叫姚旅的人所著寫的《露書》。
該書裡面寫道:萬曆丙午年忽有向日葵自外域傳至。其樹直聳無枝,一如蜀錦開花,一樹一朵或旁有一兩小朵。其大如盤,朝暮向日,結子在花面,一如蜂窩。
並且明朝的金石學家趙崡所撰寫的《植品》一書裡面也對向日葵有所記載。
又有向日菊者,萬曆間西蕃僧攜種入中國。幹高七八尺至丈餘,上作大花如盤,隨日所向。花大開則盤重,不能復轉。”
[喜歡的你都能:萬曆丙午年……1606年?]
[更不當回事:明朝時候中國才有向日葵嗎?我還以為很早就有了呢。]
[喜歡睡吧睡吧:不是樓上是不是太離譜了啊?這就把歷史時間算出來了???]
康強摸著下巴茫然了一瞬,隨後便不去想這麼高難度的問題。
他又不是文科生,想歷史時間換算幹嘛。
笑了笑,示意戈奇將鏡頭對準向日葵,隨後開口道。
“在明朝時期傳入中國的向日葵,那時候也被稱為丈菊、西番蓮。
像明朝的農學家王象晉在天啟元年呃……應該是1621年吧,編撰了《二如亭群芳譜》。
而且在在《花譜三·菊》中附寫了“丈菊”條曰:丈菊,一名本番菊,一名迎陽花,莖長丈餘,稈堅粗如竹,葉類麻,多直生,雖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盤盂,單瓣色黃心皆作窠如蜂房狀,至秋漸紫黑而堅,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墮胎。
這裡面描述的向日葵植物形態已經與今日所見向日葵大致相同,只是在書中沒有稱為向日葵,而是因其“莖長丈餘”而稱為丈菊。
然後在崇禎十二年,應該是1639年,園林設計師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記述著:葵花種類奠定,初夏花繁葉茂,最為可觀。一曰向日,別名西番蓮。
但是向日葵是如何傳入中國的,歷來說法不一,總結一下大約有四種途徑。
一是從與沙俄接壤的邊境引入黑龍江、遼寧地區,然後再向其他地區推廣。
二是西班牙或荷蘭人將向日葵傳入南洋,然後從越南引入雲省。
三是由當時的絲綢之路傳入新疆等西北地區。
四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到南洋,再由菲律賓傳到我國江浙一帶。”
[都覺得你說呢:不對啊主播,我查了一下,在唐朝好像就有葵花了,像戴叔倫寫的《嘆葵花》,還有梅堯臣的《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葵花》。]
[U盾還是黑色:不對啊,向日葵那麼晚才進中國,那葵花寶典豈不是假的!]
[喜復至:????]
[現階段計算機:????]
[大概是需要:????]
康強想了一下便回覆道:“其實說的也沒錯,在唐朝時就已經有了“葵花”的名字,並且在宋朝時候人們就發現了一些葵花有“向日”的習性。
但是古詩詞中“葵”字不少,而且也具有“向日”的特性,那古人吟詠的“葵”便是向日葵嗎?
其實不然。
經過現代的植物學家對上述古詩中所描繪植物形態及花色、花期的多方考證。
最後認為詩文中的“葵花”和“向日葵”,其實和現在通常所說的向日葵並不是同一物種,它們在現代被叫作蜀葵。
而且古詩中所說的“葵”,其實最初還不是指代花卉,而是指可食用的葵菜。
這最早的記載可以從《詩經·豳風·七月》裡面窺之一二:七月亨(烹)葵及菽。
而由於種植季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