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烏桕3
蕭小嘯哈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3章 烏桕3,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蕭小嘯哈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裡的螺,指的是有害的釘螺。
殺滅釘螺是控制和阻斷血吸蟲病傳播的有效措施。
但是目前運用的最廣泛的是用含有化學成分的滅螺藥。
所以難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因此,需要採用一種不會破壞環境的生物方法,而烏桕就具備這樣的作用。
相關學者經過實驗研究表明:烏桕葉中所含的黃酮型和多酚型化合物,是殺螺的主要物質。
而相關學者研究了,經過烏桕葉處理過三個月的釘螺。
發現其中的糖原含量以及總蛋白含量顯著降低,因此釘螺的死亡率也明顯提高。
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烏桕與其他的中草藥很不一樣。
因為它的應用領域十分廣闊,從漁業到工業再到抑制有害的釘螺都具有一定的價值。
甚至可以說烏桕的應用範圍,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現在對於烏桕還有很多功效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剛才發貨:古人嚴選,古人牛逼(大拇指)]
康強笑了笑,說:“烏桕,是被子植物門,木蘭綱,金虎尾目,大戟科,烏桕屬的喬木木本植物。
高可達15米許,各部均無毛而具乳狀汁液。
樹皮暗灰色,有縱裂紋,並且枝廣展,具皮孔。
葉互生,紙質,葉片菱形、菱狀卵形或稀有菱狀倒卵形。
長3-8厘米,寬3-9厘米,頂端驟然緊縮並且具長短不等的尖頭,基部闊楔形或鈍,全緣。
中脈兩面微凸起,側脈6-10對,纖細,斜上升,離緣2-5毫米彎拱網結,網狀脈明顯。
葉柄纖細,長2.5-6厘米,頂端具2腺體,托葉頂端鈍,長約1毫米。
花為單性花,雌雄同株,花絲分離。
蒴果梨狀球形,成熟時黑色,直徑在1-1.5厘米。
而且具3種子,分果爿脫落後而中軸宿存。
種子為扁球形,黑色,長約8毫米,寬6-7毫米,外被白色、蠟質的假種皮。花期4-8月。”
康強摸了摸烏桕的樹皮,往前走去。
“烏桕原產於中國大陸,清代時期由閩、浙隨著移民引入臺灣。
是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分佈於中國黃河以南各省區,不過日本、越南、印度、歐美、非洲等地也有。
烏桕為陽性植物,性喜高溫、溼潤、向陽之地,生長適宜溫度為20到30攝氏度。
主根發達,抗風力強,生長快速,耐熱也耐寒、耐旱、耐瘠。一般在春季採用播種、扦插或高壓法進行栽培繁殖。
在《中國藥典》中記載烏桕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殺蟲之功效。
主治吸血蟲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
但烏桕有微毒,這個訊息可見《全國中草藥彙編》。
其栽培利用記載於《齊民要術》以及《農政全書》中:收子取油,甚利於民。
而烏桕種子附著白色蠟狀物質,稱為“皮油”。
種仁榨出的油又稱“清油”,是工業時代到來之前的重要經濟樹種。
宋朝的林和清有詩曰:巾子峰頭烏桕樹,微霜未落已先紅。
烏桕俗名木梓樹,五月開細黃白花。深秋,葉子由綠變紫、變紅。
葉落籽出,露出串串“珍珠”,這就是木籽。
籽實初青,成熟時變黑,外殼自行炸裂剝落,露出葡萄大的白色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