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帽聖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七章:如何才能得超脫?,從開局就一路橫推,側帽聖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時候的朋友隨著越長越大,終究分道揚鑣。曾經如膠似漆的戀人,因為越來越成熟,因為觀念越來越不和,從而咫尺天涯。之後,自身年齡越來越大,就連父母,也會一一老去,從而永難相見。
與自己所愛分離,生死離別,實在是人間慘事。幼年喪父、青春喪偶、中年喪子,絕對的悲痛萬分。可是,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是一等一的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終究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與憎惡的人不得不長久相處,與相愛的人卻不得不分隔兩地,這便是怨憎會之苦,愛別離之苦。
之後啊,還有一個求而不得之苦。
人生在世,人生所求,或許是自己能力不相符,或許是自己的時運沒有達到,或是愛情,或是財富,或是權勢地位,總是有自己難以取得的,這是很多人痛苦的來源之一。
想獲得某一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一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另一個人要喜歡其他人。自己的志趣是做一個科學家,但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在飯店做侍應生。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說求不得,即使第一個願望求得,第二個願望又立即生出來。山谷易滿,人慾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如此一來,豈非苦惱無窮無盡,永難逃脫?
最後,還有一個五陰熾盛苦。
五陰,即色受想行識。
熾,火熱也。
盛,眾多也。
陰,障蔽也。
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如此一來,人生在世,五陰熾盛,就會使得人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厭惡的人事接踵而來,喜歡的人是接連遠去。又在生老病死之中流連反轉,永難超脫。
另外,除了這八苦之外,世間的苦痛又被分為三類大苦。
第一類呢,就是苦苦。
是凡夫俗子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按照梵門的理念,即使沒有其他存在為凡人指出來,凡人也是認為是苦的苦。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變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外界環境引起的愛別離苦:即親愛的人不能廝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願;怨憎會苦:是怨家路窄,低頭不見抬頭見。以及五陰熾盛苦:即五陰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第二類呢,就是壞苦。
是指凡夫俗子通常快樂的感受而產生的痛苦。以梵門的理論來看,凡人所謂的快樂受並非真正的快樂,本質也是痛苦的。例如凡人飢餓時想吃,吃飽了就覺得快樂,但如果繼續吃下去,還會覺得快樂嗎?身體髒了,洗澡覺得快樂,但長時間在水裡泡著覺得快樂嗎?無聊時玩耍覺得快樂,但沒日沒夜的玩下去凡人覺得快樂嗎?由此可見,凡人的所謂快樂,是因為凡人有了某種望欲之後,透過外境的刺激得到滿足心理上出現暫時的平衡。於是,凡人覺得快樂。然而,吃飯的實質並非快樂,倘若吃飯的實質是快樂的話,無論吃多少都應該覺得快樂,然而事實不然,當我們帶著強烈的望欲吃饅頭時,吃一個、兩個、三個感到快樂,吃到四個、五個、六個時,凡人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為痛苦了。吃飯是這樣,世間上一切透過望欲得到的快樂,對於凡俗之人來說,莫不如此。因為這種樂受能變壞,因此稱為壞苦。
第三類呢,稱為行苦:行,是遷流變化之義。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這乃是宇宙人生之規律。但凡人不識這種規律,追求永恆:希望身體永恆、家庭永恆、婚姻永恆、事業永恆、友誼永恆、愛情永恆。可惜,事實上世間沒有一樣永恆的東西,世事無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萬事萬物,都處在無時無刻的變化之中,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不變的。就算是至高意志,無上大道,每時每刻也都是在變化之中。這般存在,可以算是永恆常在,但卻不能算作永恆不變。所以由此可知,世間萬事萬物,都逃不脫一個遷流變化。但是,由於凡夫俗子的認識與世間的事實——“行”,相違背,由此就有了行苦。
另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