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月流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一章 狀元,回到古代當贅婿,逆月流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狀元

想想只要高中狀元就能得到最高領導人的接見,而且還是當著全天下的面宣讀名字,就單單這一份榮光就足以青史留名了。

一眾士子來到了宣政殿中,分列兩側,先是對寧皇作揖行師禮,天下士子皆是天子門生,如此行禮也是對寧皇的尊重。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五,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以往宣禮官是由禮部出人,一般是由禮部侍郎擔任,但這一次卻是例外,宣禮官由國子監祭酒顏玉卿親自擔任,而顏玉卿親自擔任宣禮官,朝堂上下是無一人不服的。

別看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聽上去差不多,這其中的差距大了去了。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一言出,整個宣政殿陷入了安靜中,顏玉卿古井無波的對著寧皇作揖,直至得到寧皇首肯後方才轉過身子看向了堂下眾人......

“江南士子林寒,籍貫江南之地江南府水秀縣,特賜一甲首名,列為狀元,貢生林寒出列謝禮......”

顏玉卿臉上沒有絲毫波動,聲音宛如天際流雲煊赫磅礴,浩然之氣頓時充斥著整個大殿之上......

雖然林寒對自己得這個第一早已有了預感,但結果被顏玉卿讀出來後,心神還是出現了些許波動,林寒趕忙在禮部官員的指引下出班就御道左側下跪,大寧朝不像後世的明清動不動就下跪以示尊敬,大寧朝一般時候是不需要跪的,但是一些正統的場合除外,很顯然傳臚大典就屬於正統的場合......

等到林寒對著寧皇叩首之後,位列宣政殿門口兩側的樂部聲署方才開始出聲,所言也是顏玉卿剛剛宣讀的內容,接連宣讀了三遍才算作罷。聲音由宣政殿開始次第向外傳遞出去,好似蔓延到整座皇宮,甚至蔓延至整個長安城一般,好似滔滔江水綿延不絕.......

林寒心中不由的想到,這大概就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吧。

“長安士子吳伯宗,籍貫京畿鳳翔府人士,特賜一甲次名,列為榜眼,貢生吳伯宗出列謝禮......”

顏玉卿的聲音等到對林寒宣讀的聲音結束後方才繼續響了起來,這一次是吳伯宗,吳伯宗聞聲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

於御道右側下跪。自古左尊右卑很顯然只是這一下吳伯宗和林寒的差距就體現了出來。

而且二者的差距還不止這般,吳伯宗宣讀的聲音一共響起了兩遍,比林寒的宣讀少了一遍,很顯然這就是榜眼與狀元的區別了。

“兗州士子張正甫,籍貫兗州陳留府人士,特賜一甲三名,列為探花,貢生張正甫出列行禮.......”

在宣讀罷吳伯宗後,第三個宣讀的人是一位叫張正甫計程車子,林寒知道張正甫也是一名北方計程車子,張正甫的位置在林寒的身後,張正甫的宣讀也是兩遍,與身為榜眼的吳伯宗一致......

自此一甲名單已經宣讀完畢了,一甲也被稱作三鼎甲,只有三名,而這一次的三鼎甲中南方士子只有林寒一人,北方士子佔了兩人,想必也是寧皇為了平衡南北士子的問題。

而接下來就是二甲的名單宣讀了。與一甲三人不同的是二甲也只有第一名方才有資格出列聽宣,而且也只是宣讀一遍而已。有趣的是二甲榜首計程車子正是被稱作傳臚,可謂是與傳臚大典的稱呼極為呼應了。

雖然楚南風沒有成為傳臚,但他也位居二甲的行列,也算是小有收穫吧。

等到傳臚大典結束已經是一個時辰以後的事情了,在

傳臚大典結束後寧皇依照禮制應該還朝回宮,而黃榜也就是金榜將會由宣講人託著向著宮外走去,而但凡高中計程車子必須隨行其後,等放榜完成後,狀元郎會騎馬遊行三日,整個傳臚大典就算是結束了。寧皇在黃榜上蓋上玉璽後便轉道回宮了......

黃榜被顏玉卿穩穩的託在了手中,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向著宮外走去,可以說讓顏玉卿親自放榜整個大寧朝還從未有一屆考生能有如此的殊榮。

顏玉卿領頭一眾文武大臣王公貴胄隨行,林寒一行人招搖過市的向著皇城方向走去,高中計程車子需要按制需要去拜會宰相也就是任職禮部尚書的林倬,這一行為被稱作過堂,林寒這才發現之前傳臚大典之上的林倬這個時候已然不在隊伍之中。想來也是提早準備去了。

林寒雖然也知道他與林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但林寒也沒想到會在如此隆重的一個場合下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港綜當警察但系統不對勁

跳船的孫策

大晉皇族

長樂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