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惡貫滿盈魏王死 位卑憤世綠珠怨,做則天女皇的男寵,霧都山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則天立其子李旦為太子,而武承嗣對太子之位卻有著自己的長久野心。他深知,若要登上皇位,成為太子是必經之路。
於是,他開始暗中活動,派遣使者向武則天進言,懇求她改變主意。他不惜用盡手段,包括奉承和賄賂,來贏得武則天及其寵臣的青睞和支援。
而他武承嗣,是武姓中官階最高者,他自認為是做太子的不二人選。
到了天授二年的秋季,武承嗣透過鳳閣舍人張嘉福,暗中鼓動洛陽民眾王慶之等人上書請願,請求立他為太子。王慶之多次請求覲見武則天,甚至以死相逼,哭泣著請求改變太子。他的理由是,既然武氏已經掌握天下,就不應再讓李氏的血脈繼承皇位。
然而,宰相岑長倩和格輔元堅決反對更換太子。這觸怒了武承嗣,他便指派來俊臣這位臭名昭著的酷吏,誣告岑長倩、格輔元以及司禮卿歐陽通等人謀反。在十月的血雨腥風中,這些忠良的大臣遭到了殘酷的屠殺。
李昭德,一位敢於在朝堂上直言的大臣,因曾奉命懲處王慶之,而在長壽元年被武承嗣視為威脅,他提出武承嗣權勢過重,建議免去其宰相之職。李昭德的勇敢和正直,使他成為了酷吏們仇恨的物件。最終,他因武承嗣和來俊臣的陷害,遭受流放,甚至被殺害。
這一系列的事件,不僅展示了宮廷內的權力鬥爭和殘酷,也反映了武承嗣為了實現個人野心不擇手段的一面。而李春暉,作為一個穿越時空的觀察者,見證了這一切,對這個時代的複雜性和人性的暗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隨著時間的流逝,武則天對武承嗣的野心和近乎瘋狂的太子之位渴望感到了厭煩。朝堂之上,反對立武姓為太子的聲音愈發高漲。狄仁傑、吉頊等重臣,乃至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都傾向於維持李家的血脈繼承皇位。他們認為,李家的正統性是維繫朝廷穩定的關鍵。
武承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他的內心如同被烈火焚燒,焦慮和不安日夜折磨著他。他曾以為自己對武則天的貢獻無人能及,太子之位非他莫屬。然而,隨著反對聲音的增多,他的希望變得越發渺茫。
公元692年年中,武則天做出了決定,改任武承嗣為特進,一個與王侯平級的職位。雖然名號顯赫,卻無實權,這無疑是對武承嗣的明升暗降。他被安置在了一個看似尊貴卻無足輕重的位置,他的權力和影響力被悄然削弱。
武承嗣無法忍受這種冷落。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和無力感。在府邸深處,他整日胡思亂想,深陷於自我懷疑和無盡的幻想之中。他回憶起自己為姑姑武則天登基立下的汗馬功勞,如今卻落得如此境地。
他的府邸,曾是權勢的象徵,如今卻變得冷清。昔日賓客盈門,如今門可羅雀。他的心,如同府中枯萎的花草,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他的抑鬱情緒日益加重,夜深人靜時,他常常獨自一人在書房中徘徊,凝視著那些曾象徵著他榮耀的寶物,心中充滿了苦澀。
武承嗣患上了一種臆想症,他幻想的不是他當上了太子,而是時常有人來找他索命。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武承嗣不能入眠,總是覺得有人緊跟著他索命,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越王李貞、琅玡王李衝、澤王李上金、許王李素節、南安王李穎……他們排著隊來找武承嗣,個個面目猙獰,血肉模糊。
李孝逸、韋方質、岑長倩、格輔元、李昭德、喬知之……等被殺大臣拖兒帶女圍堵他索命……
隨著時間的推移,武承嗣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所有的冤魂沒日沒夜地圍繞著武承嗣。
李春暉的元神穿越在武承嗣的府邸,心靈感到無比的震撼,這麼多的冤魂載道,不肯放過武承嗣,武承嗣不能做太子,彷彿是冥冥中註定,是天意。
公元698年九月十九日的子夜,武承嗣在昏暗的燭光下,喝了幾口水,忽然,他的幻覺又出現了,他看見喬知之來了,喬知之帶血的臉,怒目圓睜,他怒吼著,抓住了他的脖子:
“還我碧玉!還我碧玉!還我碧玉!拿命來!”
李春暉目睹了這一幕,此時此刻,正是武承嗣生命的倒計時,李春暉的元神立刻藉助《靈飛真經》咒語穿越到喬知之與武承嗣的恩怨過往中。
在洛陽城的一條幽靜巷陌中,唐高祖李淵的外孫補闕喬知之的宅邸靜靜地佇立。某日午後,魏王宰相武承嗣的車隊緩緩經過,忽地,從喬家院落裡飄出了一串悠揚婉轉的歌聲,如同山間清泉般純淨動聽,令武承嗣心神一蕩。
他命人停車,駐足傾聽,那歌聲中蘊含的深情和哀愁,讓他不禁沉醉。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