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章 吉頊警醒張易之 三思獻參探虛實,做則天女皇的男寵,霧都山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洛陽的冬日裡,一場罕見的大雪覆蓋了整個皇宮,將紅牆金瓦裝點成銀白色的世界。雪花如柳絮般在空中飄舞,給這寒冷的天地帶來了一絲靜謐與神秘。在這樣的日子裡,一位身披黑色斗篷的騎士,馬蹄踏雪,飛奔在通往皇宮的道路上。他,就是吉頊。
穿過風雪,吉頊終於抵達了皇宮深處,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的居所。他躍下馬背,斗篷上的雪花隨風飄落,如同他心中急切的思緒。守衛見他神色匆匆,不敢有絲毫阻攔,迅速放行。
張易之見吉頊到來,迎上前去,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吉大人,那件密事可已辦妥?”
吉頊點頭,聲音低沉:“一切就緒。”隨即,他的目光透過風雪,直視張易之,“但今日,我非為此事而來。聽聞朝中有立太子之議,不知二位有何高見?”
張易之微微一笑,自信滿滿:“依我之見,立武三思為太子最為合適。他對吾等兄弟極為尊重,若他上位,吾等地位自是穩固。”
吉頊卻搖了搖頭,他的聲音在風雪中顯得格外清晰:“此言差矣。二位兄弟,你們因皇帝寵信而有今日之地位,但天下人對你們的側目已久。若不思自全之策,恐怕難以長久。”
張氏兄弟聞言,面露憂慮,急切問道:“啊?!吉大人,可有良策教我?”
吉頊深吸一口氣,環顧四周,確保無人竊聽,然後低聲道:“天下人未忘李唐之恩。廬陵王流放在外,相王幽閉於宮中。皇帝春秋已高,武氏諸王又豈能得天下人心?你們何不勸皇帝迎復廬陵王、相王,以順天下人之心。如此,不僅能免禍,還能保你們長久的榮華富貴。”
張氏兄弟聽後,沉默良久,臉上露出深思之色。吉頊的話語如同冬日裡的一縷陽光,穿透了他們心中的迷霧,讓他們看到了一條新的道路。風雪之中,這場關乎大唐命運的密談,悄然進行,而吉頊的身影,如同一位智者,引領著這場變革的潮流。
“吉兄所言,真是雪中送炭,讓我等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啊!”張昌宗握住吉頊的手,感激地說。
“吉兄所言正是要害所在,我等事不宜遲,需要在陛下那裡儘快改變陛下對武三思的信任。”
冬日的洛陽,大雪紛飛,如同天公灑落的鵝毛,將整座皇宮裝點成了銀裝素裹的仙境。在這潔白的世界裡,吉頊的身影在雪地中匆匆穿行,他的斗篷在風中翻飛,步履匆匆,向著武則天的寢宮而去。
吉頊從張易之和張昌宗的居所出來後,穿過層層宮牆,終於來到了武則天的寢宮前。守衛見他神色凝重,迅速報告並放行。吉頊踏入殿內,只見武則天正端坐於寶座之上,手中把玩著一顆夜明珠,神色淡然。
\"陛下,臣有要事相奏。\" 吉頊跪下,聲音洪亮。
武則天放下夜明珠,目光如炬,\" 吉頊,有何要事?\"
\"陛下,立太子一事,關乎國本,不可不察。李顯,雖被貶在外,但其德行兼備,人心所向。若立李顯,可安天下人心,穩固我武周江山。\" 吉頊言辭懇切,字字珠璣。
武則天聽後,神色微動,沉吟片刻,卻道:\" 李顯之事,朕自有分寸。你下去吧,待天氣好轉,朕自會再資聽幾位老臣,看他們有何看法。\"
吉頊心中一沉,知道武則天心中仍有猶豫,但他不敢多言,只得叩首退出。
在洛陽皇宮的深處,端扆殿巍峨矗立,風雪如天女散花,將這座帝王的居所裝點得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雪,如同無數翻飛的白蝶,在凜冽的北風中翩翩起舞,給這莊嚴的宮殿增添了幾分神秘與幽靜。
在這潔白無瑕的雪幕之下,一位身披黑色大氅的騎士,踏雪而來。馬蹄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足跡,彷彿是他在冰冷世界中堅定前行的印記。他,正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心懷一份特別的溫暖,穿越風雪,只為來到皇宮。
武三思身下的駿馬在端扆殿外停下了腳步,他輕盈地躍下馬背,將韁繩交給了一旁等候的侍衛。隨後,他從懷中取出一個精緻的玉盒,裡面裝著的是他不遠千里尋來的珍稀之物——一支千年人參,以其禦寒健體的奇效,希望能為姑母帶來一絲冬日裡的溫暖。
步入殿中,暖意融融,火盆中的炭火跳躍著,驅散了外面的嚴寒。武則天正端坐於寶座之上,目光從奏章上移開,投向了這位風塵僕僕的侄子。
\"姑母,\"武三思行禮,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天寒地凍,我特來獻上這支千年人參,願它能為您驅散寒氣,帶來健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