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章 狄仁傑寧州回拔 張昌期岐州設宴,做則天女皇的男寵,霧都山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寧州的遼闊土地上,幾個月的駐守換來了邊境的安寧,突厥的侵擾已成往事,百姓們漸漸恢復了平靜的生活。

這一天,狄仁傑與武攸宜、都尉郭湛在軍帳中商議著大軍回京的事宜。帳篷內,火光搖曳,映照著三人臉上不同的表情。

武攸宜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儀式感:“大軍即將開拔,我們應該讓地方官員舉行一個送軍儀式,以示對將士們的敬意。”

郭湛則顯得有些不甘心,他緊握著拳頭,眼中閃爍著鬥志:“我真希望能夠尋找到突厥軍,與他們大戰一場再走,這樣回去才不虛此行。”

狄仁傑沉吟片刻,他的聲音沉穩而充滿智慧:“沒有尋找到突厥軍隊並打敗它,確實有些遺憾。我們勞師動眾,千里迢迢而來,本是為了保護邊境的安寧。”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但朝廷已命我們班師回京,就不要再想著大戰的事情了。寧州才剛剛得到喘息,百姓生活依然艱難,我們應該體諒他們。”

狄仁傑站起身,望著帳外的星空,語氣更加堅決:“我們還是悄悄開拔軍隊,不打擾各方,讓寧州的百姓能夠繼續安心生活,這才是我們的責任。”

武攸宜和郭湛聽了狄仁傑的話,相互對視一眼,最終都表示贊同。他們知道狄仁傑的話是出於對國家和百姓的深思熟慮。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天,大軍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無聲息地拔營起寨,沒有驚擾到寧州的百姓。狄仁傑騎著馬,帶領著長長的隊伍,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寧州的百姓在清晨醒來,發現駐守了數月的軍隊已經離去,留下的只有更加安寧的田野和對未來的希望。而狄仁傑和他的將士們,帶著對國家的忠誠和對百姓的關愛,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寧州通往岐州的古道上,兩旁青山如黛,陽光透過樹梢,灑下斑駁的光影。岐州刺史張昌期派來的使者早已在此等候多時,他們的目光時刻警惕著遠方,期待著狄仁傑的軍隊的到來。

終於,地平線上升起了飛揚的塵埃,隨著風聲漸近,狄仁傑的大軍映入眼簾,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使者們精神一振,立刻整理衣冠,準備迎接。

當大軍行至近前,使者們恭敬地迎上前去,為首的使者向狄仁傑行了一禮,聲音中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激動:“狄大人,在下奉岐州刺史張昌期大人之命,特來迎接大人。”

狄仁傑勒住馬韁,他的目光如炬,穿透了塵埃,審視著眼前的使者:“張刺史有何指教?”

使者深吸一口氣,恭敬地回答:“狄大人,刺史大人久仰大人威名,得知大人即將經過岐州,特命小人在此等候,請求狄大人能到官府一敘,以表敬意。”

狄仁傑微微頷首,他知道,這是地方官員的一番好意,也是對朝廷大軍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張昌期是張易之的哥哥。他環顧了一下身後的軍隊,將士們經過長途跋涉,確實需要休整。

“既然如此,那就請帶路吧。”狄仁傑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溫和。

使者聞言,臉上露出喜色,立刻指示隨從準備迎接的馬車和隨行隊伍。狄仁傑轉身對副將吩咐了幾句,便隨著使者一同朝岐州官府的方向行去。

沿途,百姓們聽說是名震天下的狄仁傑大人到來,紛紛駐足觀看,他們的目光中充滿了敬仰和感激。狄仁傑微笑著向百姓們揮手致意,心中暗自思忖著與張昌期的會面事。

不久,狄仁傑一行人便抵達了岐州官府,張昌期早已在門外等候,見到狄仁傑,他快步上前,熱情地迎接,兩人握手寒暄,隨後一同步入官府,開始了他們的交談。而狄仁傑的大軍也在岐州城外安營紮寨,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和補給,準備迎接接下來的旅程。

在岐州刺史府衙的雅緻花廳內,春意盎然,窗外花木扶疏,微風拂過,帶來陣陣花香。狄仁傑與武攸宜作為貴賓,被迎至府中,與張昌期圍坐於一張雕花木桌旁,敘話氣氛既莊重又親切。

張昌期面帶微笑,首先打破了沉默:“狄國公,武將軍,兩位遠道而來,辛苦了。邊境的情況我略有耳聞,寧州能夠得以安靖,全賴兩位的英明指揮。”

狄仁傑輕輕擺手,謙遜回應:“張刺史過譽了,邊境得以平靜,是朝廷的德政和將士們的共同努力。”

武攸宜亦附和道:“確實如此,寧州百姓如今安居樂業,多虧了狄大人的運籌帷幄。”

張昌期點頭,繼而關切地問:“寧州的情況已經安定,但大軍行軍多日,軍隊是否需要休整?”

狄仁傑沉吟片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