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遣唐使宣州遇襲 思親兒易之寫信,做則天女皇的男寵,霧都山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的聲音溫和而恭敬:“尊敬的天后,我們日本國對大周的尊重與敬意,如同東海之水,源遠流長。我謹代表我國的文武天皇,感謝您同意我國更改國名。”

武則天微笑著點頭:“日本國這次專門遣三名使者來請求更改國名,顯示了日本國對大周的尊重。日本國本名倭國,大王曾數次遣使來唐,請求更名日本國,前朝先帝均未應允。諸位愛卿,可知原因?”

張易之站起來,他的聲音清晰而有力:“是因為自從太宗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30年)以來,倭國所遣各批次唐使都是身材矮小之人,而他們又喜歡自誇自大,說他們國家在日出之地,所以想使用‘日本國’國名,先帝不相信這些遣唐使的說辭,不同意改名。”

武則天點頭表示贊同:“張愛卿說的對。”

武三思接著說:“剛才張易之大人說的有道理,但改名的原因,根本還是在於倭國人討厭‘倭國’二字,喜歡‘日本國’,這個國名強調倭國在日邊,東方日出之地。”

武則天微微一笑,不可置評。

朝臣真人聽著武三思提到“張易之大人”,意識到剛才說話之人就是楊珣的朋友。他心中暗自記下,準備日後有機會再與張易之交流。

晚宴結束後,朝臣真人等人被安排在鴻臚寺四方館安歇。第二天一早,他們就被要求回國,並沒有機會見到張易之。朝臣真人帶著一絲遺憾,踏上了返回的道路。

而李春暉的元神也觀察到了朝臣真人並沒有見到張易之。李春暉在思索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張易之的三歲兒子——楊釗,他將何去何從?

此時,張易之在住所裡,正在筆走龍蛇。他在寫信,寫給宣州楊氏的哥哥楊珣。

長安張易之致宣州楊珣兄長:

春意漸濃,花開花落,轉眼間吾兒已至三歲,而吾卻未能親見其成長,心中不免泛起絲絲遺憾。每每念及,便覺時光荏苒,親情難捨。

近日,吾於朝中事務繁忙,然每至夜深人靜之時,總不免想起吾兄及楊氏母子。不知兄長近況如何,楊氏母子是否安康,吾心甚是牽掛。

易之若能親見吾子蹣跚學步,定是人生一大樂事。吾雖身在長安,但心繫宣州,願兄長及家人一切順遂,幸福安康。

此信雖短,但字字句句皆出自肺腑。望兄長見信後,能知吾心意,亦望兄長能抽空回信,以慰吾心。

願吾兄長多加保重,待來日相見,再敘親情。

不宣。

張易之手書

長安三年七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