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章 再思味道談保身 太平新歡崔家郎,做則天女皇的男寵,霧都山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則天看著眾人說:“就這麼點小事,你們就吵得不可開交。現在看來,坐實的必須執行,以顯國法不容侵犯,捕風捉影的,今天到此為止。張昌儀、張同休、張昌期三人下獄,由大理寺繼續審理,李迥秀貶廬州刺史,你們還有什麼意見!”
武則天的聲音裡,明顯帶有怒火,沒有人再敢說話。
眾人沉默了一會兒,楊再思開口了:“陛下聖明,陛下決斷英明,臣等心服口服!”
李春暉一旁看著這個有些熱鬧的場面,他的元神藉助《靈飛真經》十字咒語的默唸,飛離肉身,穿過層層迷霧,來到了楊再思府邸。
在楊再思的府邸,一間幽靜的書房內,兩位朝中重臣正圍坐在一張精緻的紅木桌旁,對飲暢談。窗外的月光灑在庭院中的池塘上,映照出一朵朵盛開的蓮花,與室內的氣氛相得益彰。
蘇味道,這位以文采風流著稱的宰相,舉起酒杯,向楊再思敬酒:“楊兄,你那句‘蓮花似六郎’實在是精妙絕倫,讓人回味無窮。”
楊再思聞言,哈哈大笑,他的笑聲中帶著一絲自嘲和無奈:“世路艱難,直者受禍。我不這麼做,如何保全自身。蘇老弟你也是聰明絕頂之人,定能理解我意。”
蘇味道點頭,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楊兄之意,與我相通,哈哈哈!”他的笑聲中同樣帶著對世態炎涼的深刻理解。
楊再思與蘇味道又碰了一杯下肚,楊再思說:“有些人總想扳倒五郎、六郎,這些人是痴心妄想,陛下說‘把張昌儀、張同休、張昌期三人下獄,由大理寺繼續審理,’呵呵,他們都只是罰了小錢而已,無關痛癢。”
蘇味道說道:“有陛下護著,五郎、六郎就是陛下的影子,我們就是五郎、六郎的影子,呵呵。”
兩人的對話中,透露出他們對朝堂鬥爭的深刻認識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感嘆。他們都是歷經風浪的老臣,對如何在權力的漩渦中保持自身地位有著各自的見解和策略。
楊再思再次舉杯,他的眼神深邃,彷彿在思考著更深遠的問題:“蘇老弟,這朝堂之上,風雲變幻,我們唯有隨機應變,方能立足。”
蘇味道回應道:“正是,正是。楊兄,你我都是歷經滄桑之人,這世道人心,我們還需更加謹慎才是。”
李春暉的元神繼續穿過層層迷霧,這次他看到的是這樣一個場景:
楊再思府邸,書房內,楊再思正在讀左補闕戴令言為他而作的《兩腳野狐賦》:
夫天地之間,靈物萬種,狐乃狡黠之屬,然四足之狐,行於山林,尚有其性。今有兩腳之狐,立於朝堂,實乃怪象。
觀此兩腳之狐,貌似人形,心若狐性。其行也,左右逢源,如狐之穿梭林野,尋隙而鑽。其言也,諂諛阿附,似狐之巧言令色,惑人耳目。朝堂之上,正義之士,直言諫諍,心懷社稷,而此兩腳之狐,唯諾諾以應上意,曲意逢迎,不顧廉恥。
憶往昔,忠良之臣,披肝瀝膽,為國安民,不惜身首。而此狐者,見利忘義,見風使舵。權勢之前,卑躬屈膝,如狐之乞憐;名利之下,蠅營狗苟,似狐之逐臭。遇賢能則妒,見功高則謗,其心之狹,其性之惡,甚於狐之狡黠。
其面雖善,然心藏奸詐。巧舌如簧,能把黑白顛倒;偽態可掬,可將善惡混淆。朝綱因之紊亂,風氣因之敗壞。眾人皆醒,唯其獨醉於權位之夢;天下皆明,獨其暗行於諂媚之路。
嘆此兩腳之狐,雖著人衣,卻失人德。狐行於野,尚知畏人;其行於朝,竟不畏天。以狐之性,行於人世,禍國殃民,貽害無窮。願天公明鑑,除此奸邪,還朝堂以清明,給天下以安寧。
此賦所言兩腳之狐,乃諷喻那奸佞諂媚、毫無操守之徒,望後人以此為戒,莫效此狐之行,當以正直、忠誠、擔當為立身之本,方為君子之道。
楊再思讀完,哈哈大笑。他雙臂掄張,說道:“好一個‘兩腳野狐’!哈哈哈哈!”
李春暉的元神在一旁,看著楊再思誇張的表情,也樂了。
李春暉的元神默唸《靈飛真經》收功咒語,飛快地返回了肉身。此時,武則天已經從寶座之上站起身來,正準備回集仙殿裡……
這一年的秋天,神都洛陽城的政治鬥爭如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而鬥爭。而武則天,這位女皇,雖然年老體衰,但她的權威依舊無人能夠撼動。她的智慧和決斷,讓所有人都不敢小覷。而她身邊的張氏兄弟,雖然權勢滔天,但他們的未來,卻充滿了未知和變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