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章 斬草除根五王死 重返長安開新篇,做則天女皇的男寵,霧都山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敬暉的遭遇也同樣悲慘。在被流放至瓊州(今海南海口)後,周利貞宣讀了假聖旨,隨後將敬暉凌遲處死,敬暉在四十餘歲的年紀便結束了生命。
處理完敬暉後,周利貞又以殘忍的方式誅殺了同在嶺南的韋月將。然後,周利貞一行人趕往環州,環州還有最後一個目標——袁恕己。
袁恕己在環州(今甘肅慶陽)接到周利貞的假聖旨,得知自己將被賜死的訊息後,憤怒至極,大罵李顯昏庸。周利貞知道袁恕己平日有吞食黃金的習慣,逼迫他喝下大量的野葛藤汁,引發體內毒發,袁恕己在極度痛苦中以手抓土,指甲磨盡,最終被竹板打死,享年四十幾歲。
周利貞在完成這些殘酷的任務後返回京城,因功升為御史中丞。他的升遷,是建立在對這些忠良之士的殘忍殺害之上。
公元706年十月初,隨著秋天的腳步逐漸深入,李顯決定將都城從洛陽遷回長安。這個決定在朝會上一經宣佈,便迅速付諸行動。經過一個多月的行程,李顯帶領著滿朝文武大臣,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長安。此時,距離公元657年,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移居洛陽,並將洛陽定為東都,已經過去了四十九年。
這次遷都,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變動,更是政治和文化中心的一次重要轉移。長安,作為唐朝的舊都,承載著李唐王朝的歷史和傳統,它的迴歸象徵著李顯對於恢復唐朝舊制的決心。而洛陽,作為武則天時期的政治中心,見證了武周的興衰,它的退位,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在這次遷都的過程中,李顯和他的大臣們必須處理大量的行政事務,確保遷都的順利進行。同時,這也是對李顯統治能力的一次考驗,他需要在保持國家穩定的同時,處理好與洛陽的關係,確保遷都後長安能夠順利地承擔起作為都城的職責。
長安,這座古老的城市,再次成為了帝國的心臟,它的城牆再次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而洛陽,雖然失去了都城的地位,但它在唐朝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仍然被人們所銘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