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章 落寞削王襄州去 仿製詔書李裹兒,做則天女皇的男寵,霧都山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日的朝會,氣氛顯得格外緊張。李顯坐在龍椅上,目光掃過殿內的群臣,最後落在了張柬之的身上。他清了清嗓子,聲音在大殿內迴盪:“張柬之,朕念你年事已高,身體不適,特許你離職養病。”
張柬之站在群臣之中,他的身姿依舊挺拔,但眼神中卻帶著一種說不出的落寞。他上前一步,語氣平靜:“既然陛下有旨,老臣自當遵命。老臣請求回襄陽老家養病。”
李顯的眉頭微微一皺,他沒想到張柬之會提出這樣的請求,本來李顯的意思是張柬之在洛陽府邸養病,沒想到張柬之直接說要回老家養病。
李顯隨即點了點頭,內心不悅:“好,朕準了。朕收回你的漢陽王封號,保留“特進”封號,任命你為襄州刺史。希望你能在襄州好好養病,也多為地方百姓做些實事。”
此言一出,殿內群臣一片議論聲,氣氛中充滿了驚訝。張柬之的臉色依舊平靜,他深吸了一口氣,說道:“謝陛下,老臣遵旨。只是,老臣這一走,恐難有再見之時,老臣有幾句話今天必須講給陛下聽。”
李顯面無表情說道:“張愛卿有話請講。”
張柬之清了清喉嚨,說道:“神龍之變,老臣等人為大唐盡了綿薄之力,實屬榮幸。政變之初,老臣等人之所以沒有去動武姓族人,是想把這件事情留給陛下去做,以便陛下登基時立皇威。現在看來,老朽想錯了。”
李顯的臉色微微一變,他擺了擺手:“張愛卿,你安心回故鄉,安心養病,你的赤膽忠心朕甚是明瞭,期待來日相見,其他的話就不要再說了。”
張柬之微微低頭,然後緩緩退下。他的身影在朝堂上漸漸遠去。
接著,李嶠出列,他的聲音打破了朝堂上的寂靜:“稟奏陛下,根據您的旨意,長寧公主、安樂公主、宜城公主、新都公主、定安公主、金城公主都已開設公主府,並設定府中的官員屬吏。太平公主仍啟用原來的公主府,內部增加了國師李春暉的府邸。此外,各部增加的員外官已經在各部就職,總計兩千餘人。”
李顯點了點頭,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李愛卿,要落實好鎮國太平公主府和國師府的所有事情,事無鉅細,李愛卿務必要親自過問。李國師高風亮節,淡泊名利,朕越想越覺得委屈了他。”
李嶠恭敬地回答:“臣遵旨,請陛下放心,鎮國太平公主府、李國師府邸一切事務,臣必定親自督辦。”
朝會結束後,李顯回到了東宮,他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他知道,今天的決定將會在朝中引起不小的波瀾,但他也明白,這是穩固自己皇位的必要之舉。
東宮的一處幽靜的房間裡,武三思與韋氏正圍坐在一張精緻的雙陸棋盤前,兩人的衣衫略顯凌亂,顯然是已經玩了一段時間。韋氏的臉上掛著得意的笑容,而武三思則是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
突然,門外傳來了腳步聲,緊接著,李顯推門而入。他看到兩人的樣子,並沒有表現出不悅,反而笑著問道:“怎麼樣,今天是誰贏了?”
韋氏抬頭,看到是李顯,便笑著說:“陛下,您來得正好,快幫我數一下籌碼,看看我贏了多少。”
李顯走到韋氏身邊,幫她數起了籌碼,一邊數一邊說:“皇后的手氣總是這麼好,看來三思今天又是輸家了。”
武三思苦笑著搖了搖頭:“陛下,您這是在取笑我了。和皇后下棋,我哪裡有什麼贏的機會。”
韋氏得意地說道:“三思是孔夫子搬家盡是輸啊,不玩啦。”
李顯勸道:“皇后,遊戲而已,不必太認真。三思,你也別灰心,輸贏都是常事。”
接著,三人聊起了今天朝堂上的事情。韋氏放下手中的棋子,正色道:“張柬之走了,陛下少了一個威脅,但下一步要防範其他四個王,他們與張柬之是穿一條褲子的。”
武三思點頭表示贊同:“陛下賞罰分明,決策英明。不過,那四個王的確不可小覷,他們在朝中有不少勢力,陛下需要早做打算。”
李顯沉吟片刻,然後說:“朕已經有所準備,他們雖然有勢力,但朕是天子,有天下百姓的支援,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安樂公主府邸的書房內,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墨香,李裹兒正坐在書案前,手中握著一支精緻的毛筆,專注地在一張宣紙上書寫著。她的眉頭微蹙,似乎在努力模仿著某種筆跡。武崇訓則站在一旁,手中拿著一把精美的扇子,輕輕地為李裹兒扇風。
“你看,我這‘詔書’寫得像不像父皇的御筆?”李裹兒抬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