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章 蘇安恆再表請命 太平主痛失高戩,做則天女皇的男寵,霧都山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易之氣急敗壞,指著張說說:“張說你這是果然與魏元忠一起想造反!”
張說則冷靜回應:“大家都看見了,張易之大人要下官作偽證,下官不願意作偽證,張易之大人對我現在就是這個態度。”
群臣議論紛紛,正諫大夫、同平章事朱敬則出列說:“張說大人的話應該是可信的,他如果願意作證,就不會出現與張國公爭執的局面,請陛下明察!”
殿中侍御史王晙隨後也上奏替魏元忠辯護。
就在此時,理匭使稟奏武則天說蘇安恆又有上書,武則天命讀,理匭使朗聲讀道:
“
臣聞明王有含天下之量,有濟天下之心,能進天下之善,除天下之惡。若為君王而不行此四者,則當神冤鬼怒,陰錯陽亂,欲使國家榮泰,其可得乎!陛下革命之初,勤於庶政,親總萬機,博採謀猷,傍求俊乂,故海內以陛下為納諫之主矣!暮年已來,怠於政教,讒邪結黨,水火成災,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故四海之內,以陛下為受佞之主矣!當今邪正莫辯,訴訟含冤,豈陛下昔是而今非,蓋居安忘危之失也!
臣竊見御史大夫、檢校太子右庶子、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魏元忠,廉直有聞,位居宰輔。履忠正之基者,用元忠為龜鏡;踐邪佞之路者,嫉元忠若仇讎。麟臺監張易之兄弟,在身無德,於國無功,不逾數年,遂極隆貴。自當飲冰懷懼,酌水思清,夙夜兢兢,以答恩造。不謂溪壑其志,豺狼其心,欲指鹿而獻馬,先害忠而損善;將斯亂代之法,汙我明君之朝。自元忠下獄,臣見長安城內,街談巷議,皆以陛下委任奸宄,斥逐賢良,以元忠必無不順之言,以易之必有交亂之意,相逢偶語,人心不安。雖有忠臣烈士,空撫髀於私室。而鉗口不敢言者,皆懼易之等威權,恐無辜而受戮,亦徒虛死耳!
今賊虜強盛,征斂煩重,以臣言之,萬姓不勝其弊。況又聞陛下縱逸讒慝,禁錮良善,賞刑失中,則遐邇生變。臣恐四夷因之,則窺覘得失,以為邊郡之患;百姓因之,即結聚義兵,以除君側之惡。復恐逐鹿之黨,叩關而至;亂階之徒,從中相應;爭鋒於朱雀門內,問鼎於大明殿前,陛下將何事以謝之?復何方以御之?臣今為陛下計,安百姓之心者,莫若收雷電之威,解元忠之網,復其爵位,君臣如初,則天下幸甚!陛下好生惡殺,縱不能斬佞臣頭以塞人望,臣請奪其榮寵,翦其羽翼,無使權柄在手,驕橫日滋。專國倍於穰侯,迴天過於左悺,則社稷危矣,惟陛下圖之!
臣本微賤,不識元忠、易之,豈此可親而彼可疏?但恐讒邪長而忠臣絕!伏願陛下暫垂天鑑,察臣此心,即微臣朝志得行,夕死無恨!”
理匭使讀完退下。此時,整個端扆殿寂靜無聲,沒有人敢大聲出氣。張易之、張昌宗聽得是氣急敗壞。
蘇安恆的上書,其內容直指朝政之失,為民請命,為魏元忠辯護,言辭懇切,直擊要害。
武則天聽後,面色凝重,她沉默了許久,然後緩緩開口:“蘇安恆之言,朕已聽聞。魏元忠,高戩,朕知你們忠心,但朝堂之上,豈能容許私議?張易之、張昌宗,你們的忠誠可嘉。張說,反覆小人,忤旨坐實。”
武則天停頓了幾秒,接著說:“朕決定,魏元忠免除死罪,貶授端州高要縣尉;高戩貶為端州長史;張說流放欽州。”
數日後,魏元忠向武則天辭行,張易之、張昌宗二人也在旁邊。武則天問他有何話說,魏元忠說自己已經六十八歲了,此去嶺南還不知能否再回來。希望陛下保重身體,注意身邊這兩個壞小兒!
武則天並沒有生氣,勸他保重身體,來日相見。
而高戩、張說被貶嶺南,二人年齡相仿,都是三十五六歲,一路同行,直到端州地界才分手。在分手那一刻,二人建立起的友誼,患難之情,令張說心潮澎湃,遂賦詩一首贈給高戩,詩曰:
“異壤同羈竄,
途中喜共過。
愁多時舉酒,
勞罷或長歌。
南海風潮壯,
西江瘴癘多。
於焉復分手,
此別傷如何。”
二人灑淚告別,而在兩年後,張說再次經端州回長安任職時,高戩已經病故,此是後話,在此不表。
深秋的寒風掠過神都,初冬的腳步悄然臨近。太平公主府的倚夢苑內,一片蕭瑟景象。武攸暨的房間內,爐火微弱地跳動著,映照著他那病態的面容。他躺在床上,不時傳來的咳嗽聲在空曠的房間中迴響,顯得格外淒涼。
太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