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章 羽毛箭仁杰遺書 迎仙宮女皇病重,做則天女皇的男寵,霧都山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704年深秋的一天清晨,神都洛陽的天空被一層陰沉的雲幕覆蓋,秋風帶著幾分刺骨的寒意,吹落了一地的枯葉。鳳鶴宮內,武則天的病態愈發明顯,她的面容顯得蒼白而憔悴。李春暉,這位忠心耿耿的男寵,正在一旁細心地照料著她。
“政事已經交給五郎、六郎在處理,朕還是有些不放心這兩個孩子。”武則天的聲音微弱,透露出一絲憂慮。
李春暉輕聲勸慰:“陛下,您應該多休息,少煩憂。朝政之事,自有大臣們輔佐。”
武則天嘆了口氣:“朕的心停不下來啊!”她的眼中閃過一絲無奈。
就在這時,高公公匆匆來報:“狄國公去世了!”
武則天聞言,悲痛欲絕,淚水奪眶而出:“朝堂空矣!老天為什麼要這麼早奪走我的國老。”她的哭聲在宮中迴盪,充滿了對狄仁傑這位忠臣的哀思。
李春暉輕撫武則天的背,試圖安慰她:“陛下,狄國公雖然離世,但他的忠誠和智慧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武則天命武三思主持安排狄仁傑的後事,狄仁傑隨後被安葬在白馬寺東南側一片山崗上,那裡風景秀麗,寧靜祥和。
午膳時間,武則天並沒有吃一口,她的心中充滿了哀傷,吃不下任何食物。宮女們小心翼翼地收拾完膳桌後,武則天緩緩開口:“春暉,我想搬到迎仙宮去住,你看怎麼樣?”
李春暉回答:“那邊有什麼好嗎?陛下,春暉不知道。”
武則天的眼中閃過一絲期待:“迎仙宮迎仙宮啊,春暉,你應該懂。”
李春暉立刻明白了武則天的心意:“陛下既然有此心境,我們現在就搬過去,住那邊吧。”
武則天應允,太監和宮女們迅速行動起來,很快整理好了迎仙宮。在他們的簇擁下,武則天搬進了迎仙宮集仙殿。她坐在窗邊,望著外面的景色,輕聲說道:“朕要在這裡等待仙家接引朕去天界啊。”
李春暉陪在她的身邊,引導她想一些開心的事情,試圖讓她的心情好轉:“陛下,您還記得那年我們在嵩山封禪時的情景嗎?那天天氣晴朗,萬民歡呼,您的笑容是多麼燦爛。”
武則天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她的回憶被李春暉的話語帶回到了那個輝煌的時刻。李春暉繼續說著,試圖讓武則天的心情更加舒暢,讓她暫時忘卻失去狄仁傑的悲痛。
這天下午,武則天早早地就睡了。李春暉一個人在旁靜靜地獨享著午後的時光,直到夜幕降臨。
夜深了,武則天依然在沉睡。李春暉拿起案上的書籍翻閱。這是一冊《字海》,是由武則天親自參與主編的字典,《字海》收錄有所有武則天首創的則天文字。
李春暉無聊地翻閱著《字海》,忽然聽到窗外樹冠沙沙作響,李春暉頓時警覺起來。他輕手輕腳來到殿外空地,發現宮牆內一棵柏樹上,有一支羽毛箭正插在樹幹上。
李春暉快速走過去,拔下羽毛箭,發現裡面有紙籤,李春暉連忙收好羽毛箭,回到集仙殿內。開啟紙籤,李春暉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尊敬的李春暉大人:
見字如晤,展信佳。
當此信呈現於您眼前之時,我狄仁傑已辭別塵世,歸於九泉。在朝中多年,我有幸親眼見證您的忠誠與卓越能力,故此,有一事特此告知。
張易之有一子,名楊釗,現居宣州,認士曹參軍楊珣為父。此子身份特殊,其未來如何,關乎大周朝局。張氏兄弟在朝中權勢滔天,多行不義,其行徑已引起朝野上下之憂慮。我深知,您心懷大周,忠於陛下,故在此特別提醒。
我雖將離世,但心繫大周江山社稷,願您能洞察時局,審慎行事。張氏兄弟之野心,不可不防,而楊釗之命運,亦需謹慎處理。我建議您,密切關注楊釗之事,必要時,可採取適當措施,以保大周朝局穩定。
我深知,此乃重任,但我相信,以您的智慧與膽識,定能妥善處理。在此,我將此重任託付於您,望您不負所托,力保大周江山永固。
願您安康,願大周國泰民安。
狄仁傑親筆
於長安四年秋月之夜
李春暉讀罷狄仁傑的信,被狄仁傑至死不忘為國家憂慮的精神深深地感動。李春暉透過自己的元神早已知道張易之有子之事,所以在看到狄仁傑信時,對這一內容並不驚訝。李春暉在心裡評估著,要不要把張易之有子嗣的事情現在就告訴武則天。
集仙殿裡傳來武則天干咳的聲音,李春暉快速過去檢視,武則天又是睡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