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義倉
愛吃鐵板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義倉,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愛吃鐵板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陝西秦王府,秦王朱誼漶正在和布政使馬福以及工部人員商量西安通往漢中的鐵路修建。
這條路的難點就在於子午道施工難度太大,鐵路局配合陝西布政使司衙門已經探測幾年了,目前大部分難點都找到了解決方法,現在就是還有一段路比較困難。
“既然新子午道不好走,那舊子午道什麼情況?”朱誼漶問道
目前秦王府都搬到京城了,不過秦王朱誼漶又被朱由校派來監督負責陝西這邊的鐵路修建。
現在留在大明的宗室,除了負責各種商社的桂王、惠王等人,還有宗人府的瑞王等人,其他人都被朱由校當成巡查御史使用,基本就是代表朱由校到處跑,監察地方。
“回秦王,舊子午道破敗更嚴重,臣等也去考察過,那裡施工比新子午道更難。
“那腰嶺關這一段你們決定怎麼辦?”
“臣等商量過,目前沒有好辦法,只有挖山填路,拓寬這裡!”
“那這工程量太大了吧?”
“現在只有這個辦法!”
“馬布政使覺得怎麼樣?”
馬福想了想,說道,“臣同意,不論如何,都要打通這條通往漢中的道路!”
秦王朱誼漶點點頭,“那就這樣,我這就上奏章給陛下,希望朝廷支援!”
馬福也同意,“臣同樣署名!”
馬福已經確定要不了兩年就要升職前往京城了,這幾年要不是為了陝西穩定,他早就能升遷了。
這是他離開前最後的大工程,所以十分重視,不想自己的任上留下遺憾。
在等待朝廷訊息的時候,秦王朱誼漶也沒閒著,帶著上百衛隊騎馬巡查陝西各地。
雖然這些年天災嚴重,像是今年又是長時間不下雨,旱災已成定局。
不過這些年的水利工程不是白修的,各地普通百姓的生活用水還是能保證的。像是黃土高原那裡,目前已經將人全都遷走了。
少了人為干預,即使天災不斷,那裡這些年也恢復了一些綠色植被。
陝西可以說是大明屯糧最多的地方,到處都是大糧倉,光是河南洛口倉那種千萬石的糧倉都有三個,其他大小糧倉更多。
這裡不僅要應付災情,還要供應西北十幾萬軍隊,糧食問題一直都是首要任務。
朱誼漶帶著人檢查了幾處糧倉,確定裡面都沒有問題,才是滿意的離開。
目前也沒敢在糧食上搞事,現在朝廷有多重視糧食天下皆知。
年年都從京城派人到各地檢查,時不時還會有御史過來,像是秦王這種也不是第一次了。
大明之前各地除了官倉,其實還有的地方存在義倉,都是在各地士紳牽頭下百姓存的,為了應對可能的災情。
以前朝廷沒有重視,所以經常有人利用這種地方謀利。
結果前幾年有一次稅警查偷稅漏稅查到一家商人,發現這家竟然有大量糧食存在,然後順藤摸瓜查到了義倉。
發現是當地士紳勾結義倉管理人員倒賣糧食,於是將訊息報到了京城。
朱由校看到後,那個氣啊,現在大明禁止民間大規模糧食買賣,這不是在挑釁他嘛,而且還是貪汙的義倉,那都是百姓為了天災活命存在那裡的。
這種情況要是不管,他也不用活了。
於是朱由校大發雷霆,第二天就宣佈由都察院派人到各地檢查義倉情況,同時為了防止有人毀屍滅跡,命令鄭耀先調動各地錦衣衛,死死盯著那些義倉。
御史到各地檢查,凡是有牽連的人員那是急得上躥下跳,到處找關係想逃脫罪責。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這事已經上達天聽了,沒人敢摻和到裡面。
經過幾個月的檢查,發現大多義倉都是空殼子,基本都被那些士紳和管理人員貪汙了。
他們聯合一些商人,在各地分散售賣。這些人店鋪眾多,每個地方出售的不多,一直沒引起懷疑。
畢竟現在和後世不一樣,不可能每處地方都監察到位。
同時錦衣衛還抓住了幾百人,都是意圖在檢查人員過來前毀屍滅跡的。
這次也是這幾年第一大案,全國抓了幾萬人,為了震懾其他人,朱由校讓判案人員從重處理,最終判死刑抄家的足有兩千多人,其餘人全部流放遼東。
這場大案全國各地都有人被抓,一時間全國震驚,原本已經有些遺忘的事情又回想起來了。
各地士紳這才想起來,當今陛下還是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