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斯特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章 一斤糧食換四斤麩糠,回到大明做美夢,耶斯特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食,一律充公進行救災,直接就是明搶。周瑄就不那麼激進打算帶著兵找當地的大戶借糧。搞的陳豫一陣頭大,這兩個都是從王憲這邊發配過去的,出了事兒當然要找王憲,而且此次災情糧食缺口極大目前淮安的常盈倉有糧30萬石、徐州廣運倉有糧25萬石、臨清廣積倉有糧20萬石,除去壓艙底的一半可以用來賑災的是40萬石,要想這些災民熬到五月,還最少需要60萬石的糧食,遠超過年前他和王憲的預估。
王憲想了一下就給陳豫回了信,說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
召集所有的糧商,用自己目前還剩下的30萬石糧食用來換成麩皮、米糠,一斤糧食可以換4斤麩皮米糠,切記只能用自己購買的那些糧食去換,官倉中的絕對不能動。將災民分散到魯橋、開河、安山、張秋、魏家灣、臨清六個地方,以工代賑,修堤壩、修倉庫、修路、築城。參與勞動的統一由衛所的粥棚施粥,每鍋粥是四分之一的米、四分之三的麩糠,外加一小勺味精。魯橋、開河、安山、張秋、魏家灣五個地方的治安由當地的巡檢局配合就近的衛所駐軍維持,臨清那邊就從漕運衙門和臨清衛出人維持。
讓周瑄帶著執法隊,巡查只要有貪汙糧食的直接抓起來殺掉,舉報鬧事的就有肉吃。
然後再把自己這段時間對於六個地方的建設圖紙全部附在信中,要求務必按照圖紙上的規劃進行建設。
“老王,你帶著你的小隊,押送六車味精到魯橋、開河、安山、張秋、魏家灣、臨清這六個地方,交給當地的巡檢局,用於賑災粥的熬製,一鍋用一勺,這些量足夠到五月底。”災民饑荒中更需要補充鹽、糖,而這些東西在朝廷的賑災裡面不可能出現,王憲的味精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作用來。
王憲最近盯著楊村的煤礦建設。王憲現在是總算理解那句預算到位,執行不累的含金量多高。
用了王憲發給他們的土法水泥,二十天就把集體宿舍建好了。剛分完房子,就立刻搬進去住,完全沒有一分遲疑。
302戶,只有村長家沒有當天搬進去。楊村的村民可是看的明白,這房子可是自己親手建的,石料土坯還有水泥都是自己運的,一點沒有偷工減料。
窗戶和門都是從兗州城裡找最好的木匠打的,不誇張的說這套門窗就能換自己家裡那茅草房。更何況土炕上給鋪的厚蘆葦蓆,更是每一家都準備的兩床棉麻被子和工作服。
這比過年都熱鬧,所有人都換上新衣服等王憲來訓話。
“你們對現在的生活滿意麼?”王憲問道。
“滿意,我們非常滿意。”底下的人大聲喊道。
“以後生活還會更好,以後呢,楊村分為兩部分,咱們村子原來的人員就屬於楊村一區,還是由原來的村長楊萬管理,一區這裡的空房子還有200套,以後村裡誰家男子十五歲以後且成親了,就可以申請一套。並且,女娃娃嫁人之後只要丈夫願意到礦上來工作,也可以申請。”
王憲最後一句話可是在讓所有人炸了鍋,結婚就給房子,女孩也有,這是不是在做夢?以後楊村的男娃女娃都會是搶手的,這一套房子建起來怎麼也要60銀元,就等於嫁妝就是60銀元,地主老財也沒給這麼多。
“旁邊的500套房子將來會是楊村二區,是將來其他地方遷來的人,也會是這裡的一部分,他們主要是保護你們的安全,護送貨物到其它地方。以後楊村這裡會成為一個鎮子,就會從兩個區選拔衙役和鄉勇進行護衛,希望大家和平相處,有問題就上報,絕對不允許發生衝突,若是如此優厚的條件下你們還不珍惜,那麼就會逐出兩區,不再有這些待遇和福利。”王憲可是把醜話都說在前面,此時大明的本地人對外來人是很有敵視的,因為目前的生產力條件下,大多數人都是靠土地刨食吃,別人到這裡來要麼搶水搶地,要麼搶著租水搶著租地,都會對本地人有影響。
這裡會是大明少數完全不靠種地,就可以養活自己的地方,也會是成為整個北方最富裕的地方。
建房用的磚就是直接在礦區,不對,不能叫礦區,磚是從工作區的土地上採集黏土燒製成的。降低了建設成本,同時向下開挖一定的深度。
中國很少有露天煤礦,比較著名的並且有機會摸到的就是四個,鄂爾多斯的哈爾烏素和黑岱溝、通遼的霍林河、平朔安太堡。
平朔屬於現在的大同府,是代王的地盤。更是楊郭兩家的地盤,王憲插不進手去。其它三個更是都在宣府、大同周邊的邊境上,很難方便的運到北京,也很難能夠安全的生產,內外都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