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斯特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章 造辦處的誕生,回到大明做美夢,耶斯特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直接甩五千銀元,高義這個理由徹底打動了景泰帝。
確實如此,孫繼宗(都指揮僉事正三品)、孫顯宗(指揮同知從三品)、孫紹宗(指揮同知從三品)、孫續宗(指揮僉事正四品)兄弟四人是都是虛職的,孫繼宗的三個兒子倒是實職兵馬司指揮使(正六品)掛指揮僉事銜(正四品)是因為北京保衛戰中需要維護京城治安,所以就由孫太后的子侄們負責五城兵馬司的具體事宜。
而在去年的孫家的兩個子侄因為被御史告狀,有兩個孫家的子侄被從兵馬司免職,也是景泰帝和孫太后在爭奪權利廢立太子時的衝突點,如今大勢已定如此緩和一下關係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理由。
“二位愛卿辛苦了,這件事容我考慮一下。”景泰帝明顯是動心了,於是兩人見火候差不多,也就告辭退下。
景泰帝想的就比較多,他的舅父剛剛在八月初一從錦衣衛指揮使給提到前軍都督府的左都督,盧忠這個繼任者就瘋傻讓自己顏面盡失。如今錦衣衛指揮使是顏敬,也是很早就投靠自己的人,倒不如舅父親近。景泰帝吩咐陳鼎,把顏敬喊來。
沒多一會兒,錦衣衛指揮使顏敬就來到御前。
“臣錦衣衛指揮使顏敬,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作為皇帝近臣的顏敬見到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拍馬屁,因為他的所有權利都是皇帝給的,他能當上這個正三品的錦衣衛指揮使,天時地利與人和缺一不可。若不是自己哥哥戰死在北京保衛戰中,自己也不可能承襲錦衣衛的職務,若不是吳安這個國舅爺升職和盧忠這個貨瘋掉,自己也當不上這個錦衣衛指揮使。而這個指揮使還是自己送了500兩銀子給石亨,他給舉薦的。
“顏敬,朕打算在錦衣衛底下虛職的司所,由會昌伯的子侄們擔任職務,你看這個給多少名額比較合適?”錦衣衛的事情景泰帝瞭解的並不多,他相對更信任原來府中帶出來的太監,但是機構總不能放在司禮監之下。
“啟稟陛下,臣對此司所的具體職責不甚瞭解,還請陛下明示。”顏敬為了不犯錯,隨便出意見,還是硬著頭皮把心中的疑問給說了出來。
陳鼎站在旁邊替景泰帝解圍道:“僅僅就是在錦衣衛掛名不領俸,會昌伯孫家的一個產業與皇家有利,需要一個司所來維護日常。”這種話肯定不能是景泰帝說,他這個司禮監太監說出來剛好。
“陛下,如今京中錦衣衛屯田所正打算裁撤掉,目前有千戶職務一名,副千戶兩名,百戶四人,校尉名額五十人。不如將其削減職位之後劃歸虛職司所,設定千戶職務一名,百戶名額四名,校尉名額四十名,這樣虛職衙門中給一名主官,四名副職,基層辦事員四十名,就足夠了。”顏敬看出來了,景泰帝是想讓馬兒跑,又想馬兒吃的少,綜合考慮下來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會昌伯孫家在錦衣衛和軍隊掛職的人很多,但是架不住家族中的人更多,估計是要用虛職安排家中的邊緣子弟。
聽了錦衣衛指揮使的話,也給了景泰帝一個啟發,用本來要裁撤的實職衙門來做虛職工作,能有更小的推動阻力和最大的收益。
待顏敬退下之後,景泰帝問身邊的陳鼎:“陳大伴,司禮監這邊有什麼好主意?”
陳鼎想了一下,“陛下,老奴斗膽說一下,採用現有的衙門掛虛職,是比較穩妥的做法,至於職務的名額,顏指揮使的大部分提議也十分穩妥,五個帶品級的虛職,但是基層人員的名額,建議由他們自行備案不限制人數,鑄幣這種事兒肯定不是孫家的直屬子弟來幹,但也會是家生子,若是這些人上了真正錦衣衛的名冊,反而會引來孫家的反感,倒不如就直接把屯田所獨立出來,給一個千戶銜,四個百戶銜,其它的人你想招募多少工匠就在衛所裡備案,後期能查到就行,再由宮中派出一名老成的太監,進行衛所的人員名冊監督,這樣就能確保萬無一失。”
景泰帝點點頭,這個方案確實解決了自己所擔憂的事情。自己確實想監督一下銀元的事情,可是又沒有好的藉口,我不能管你的銀元生產和賬冊,但是我給你開一條人員名單彈性招募的口子不需要上報錦衣衛,我派個人去管這個人員名冊,合情合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