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我來解決吧,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郭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諶默默點頭,六賊雖然名氣很大,也確實都貪了很多錢,抄他們的家讓朝廷狠賺了一筆,可是這些人名下的土地,其實不多。

不管是蔡京還是童貫,他們在京畿路佔的土地,都不算啥,倒是在老家有不少。

朱緬雖然誇張的佔據了三十萬畝的田地,可是那也是在蘇州,而不是汴梁……

所以張叔夜就算再怎麼想辦法,也沒法容納開封附近的幾十萬流民。

朝廷手裡沒那麼多公田啊。

這倒是個很大的問題。

流民沒有田地,遲早會亂的。

“我河北三路還有空餘的田地,而且可以開荒。”趙諶想了想之後道。

“京畿地的居民,也不願意背井離鄉去河北,而且汴梁城裡上百萬人,金兵圍城的時候有不少破產,也沒有了生活著落,讓他們去北方,他們不會願意的,這樣說吧,願意去的,早就已經去了河北。至於開荒,下官也一直在安排人去做,可是開荒沒一兩年是沒有成效的,現在很多開荒的農民,都是透過朝廷補貼口糧和種子農具,不然的話,他們也堅持不下去。”張叔夜嘆息道。

趙諶提出的解決方式,張叔夜不可能沒想到,現在就是能去河北的都去了,能開荒的也都安排開荒了,可是還有不下三十萬的流民,這些時候都只能靠在汴梁城裡打零工或者是靠著朝廷賑災勉強活著,要不是現在汴梁軍事力量已經強了很多,說不定早就有很多鋌而走險的民眾了。

“如果不是太子秋收後從河北運了不少糧草回來,京畿路,只怕是已經處處亂民了!”張叔夜道。

趙諶默默點頭。

河北三路的糧食產量來了個大豐收,趙諶收購百姓手中的餘糧之後,除了維持河北三地的民生之外,還給汴梁運了不下兩百萬石糧食,如果沒有這兩百萬石,汴梁是真的頂不住。

以前南方漕運每年過來的,也就五百萬石糧而已!

“如果不是之前勤王的時候,南方送了不少糧食過來,局勢只怕還要糜爛。”張叔夜繼續訴苦。

“要說田地的話,京畿路,加上京東京西四路,良田可是不少的。”

這幾個地方,基本就是後世的河南,河南可是糧食大省啊,到處都是平原,田地,那是肯定不缺的。

事實上這五個路,之前熙寧變法清理出來的田地,超過一億畝,和現代的數量也差不多了,當然宋畝比現代的畝要小一些,這也意味著,這五個路,想要開荒,也基本上沒什麼荒可開了。

“這五路,超過一萬萬畝的田地,難道就容納不下幾十萬流民?”趙諶笑道。

實際上這五個路,現在在冊人口也就是一千兩三百萬,和現代河南近億人口比起來,確實不算什麼。

只不過……

“太子,您何必明知故問呢。”張叔夜苦笑道。

趙諶也笑了起來。

天子腳下,高官多,豪強自然也多。

大部分的土地都被他們佔據著,朝廷手裡的公田,確實不少。

要知道就算是楊戩和王黼當年括田,也只敢在河北和山東括田啊!

沒有說敢動京畿附近的。

畢竟京畿附近要是鬧起來,那就是動搖國本!

“實在不行,就只能從這些傢伙手裡扣出一些田地來了。”趙諶想了想之後道。

張叔夜大驚失色:“殿下三思!這種事情……”

“放心,我當然不會強行徵田,我要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把土地交出來。”趙諶微笑道。

他當然不打算強行徵田,說穿了現在士大夫依舊是大宋的統治基礎,他在河北搞普及教育才開始,也基本上是集中在那些孤兒或者是軍屬身上,還遠沒有到可以取代士大夫的地步。

而且對科舉的改制,也不是他現在一個太子能做的。

要做,也是當皇帝了再說。

拋下憂心忡忡的張叔夜,趙諶就進了皇宮。

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吃了一頓飯。

看著食量越來越大的兒子,趙桓和朱璉還是挺開心的,畢竟兒子吃得多,說明身體好!

“諶兒,在河北三路這半年,你幹得不錯!”趙桓開始誇獎兒子。

朱璉知道這父子倆要談正事了,於是說了兩句,就轉身離開。

“你和西軍的商量,我已經知道了,用這個方法不錯,讓他們更深入的和朝廷捆綁在一起,西軍算是除了你麾下,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了,這股力量,一定得靠近朝廷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要成為獵魔士

中年肥威

我是科技之王

李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