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我們也要賺錢
郭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章 我們也要賺錢,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郭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農民交稅之後,有足夠的餘糧,他們能將這些餘糧賣出去換來錢,才有能力消費。而我們生產的物資,要賣給這些農民,才能夠換來錢,這樣一來,東西還是那些東西,可是流通起來之後,我們就可以收稅,將財富更多的集中起來,可以投入進去,創造更多的財富。現在還只是取暖的煤炭和耕作的農具,等到棉花有了產量,我們還能夠賣出棉衣,又是一筆收入。”
聽著趙諶款款而談,程振簡直是五體投地。
誰能知道太子的大撒幣,能帶來這麼豐厚的收入呢?
之前簡直是想都不敢想啊!
因為餘糧基本上都被太子府收購了的原因,商人們想要販糧去河東路和西北賣掉,就只能從太子府購買,而且太子府的價格也不高,就比收糧的價格高一點點而已,還不夠各種損耗和儲存的費用的。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商人就得交稅,畢竟你販賣是有利潤的,怎麼能不交稅呢?
當然了,就算交了稅,也有賺頭。
沒賺頭的事兒,誰幹啊。
而他們想要賣出農具,也得在鐵匠鋪裡進貨,表面上這一道,太子府是沒有收入的,然而實際上鐵匠們想要獲得上好的鐵礦,就只能在太子府控制的那些鐵礦進貨,因為太子府的鐵礦場的鐵礦,品位更高,打出來的農具質量更好,不在太子府鐵礦場進貨,就競爭不過別人。
這本身就是利潤。
鐵礦官營,鐵製品公私皆可。
相當於商人販賣鐵器的稅,從源頭上就收過一次了。
因為沒有多餘的稅,所以儘管礦石價格看起來比較高,不管是鐵匠鋪的鐵匠,還是販賣的商人,也都有利可圖。
而這些商人將河北西路的糧食和鐵器運到河東路之後,他們也不會空手回來,他們可以從河東路的煤礦上進貨,這個過程中,煤礦的價格就是加了稅的,成本也不低,可是他們也同樣有賺頭。
煤礦的銷量很好。
因為農民們購買煤來作為燃料,雖然不像上山砍柴那樣幾乎是免費的,然而砍柴需要時間啊!
我有時間去砍柴,去礦山上做活不行嗎!
只要做工的收入比砍柴省下來的煤炭錢要高,農民們慢慢自然會知道怎麼做最好。
更何況鐵礦廠的那些活兒,也不算很麻煩,比如破石磁吸這種活,老太太嘮著磕都能做完。
有力氣的自然可以去幫著搬運礦石之類的。
這樣一來,河東路和河北西路的聯絡,就算是太行山,也阻擋不了。
太行八徑裡,現在四處可見來來往往的商人。
他們不辭辛苦的將雙方的特產,來回運輸,搞活經濟的同時,也讓自己的收入增加了。
而且就算是那些小商人,也開始明顯感覺得出來,現在生意好做多了。
畢竟河北西路現在兩百多萬人裡,至少有上百萬,是給皇莊打工的,他們在交完皇租和田賦之後,餘糧都能賣錢,他們也很樂意把這些錢花出去,換回必需品。
雖然他們的消費能力不高,可是架不住人多啊!
給這些人做生意,那可舒服得多。
而河北東路,經濟也在逐漸的發展。
雖然那裡皇莊不多,可是隨著棉花的豐收,當地的大戶也收穫了豐厚的錢財,趙諶又取消了河北東路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規定,比如不許隨便打漁之類的,反而是將這些東西全部放開了,為了生活,河北東路的農民們,也開始用自己的技能,去賺取錢財。
會種田的,可以種田,而且河北東路也有鐵礦,太子府鐵礦招人的錢可不少,還有一些工廠,打工賺的錢,買糧食也足夠了。
而且河北東路的田地數量也不少。
掌握在趙諶手裡的皇莊不多,也有幾百萬畝,這些田地大部分不能種水稻,只能種麥子,所以趙諶也讓這些田地上的農民們多種棉花,雖然在規模上無法和大戶的相比,卻也提供了競爭力,讓大戶們不敢隨便獅子大開口。
棉花收購之後,趙諶在河北西路修建的棉花工廠也可以開始生產了,一件件棉衣被生產出來,優先提供給士兵們,或者是賣給西軍的軍頭們,畢竟在西北作戰,穿著保暖的棉衣,那軍隊戰鬥力只怕要提高一個等級。
不過隨之而來的,當然也有問題。
“西軍那些傢伙,說要和我做生意?”趙諶似笑非笑的看著程振,然後問。
程振也忍住笑,點了點頭:“是的,太子,您的那些東西,確實太好用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