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宋金諒解備忘錄
郭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宋金諒解備忘錄,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郭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架,當然還是沒打起來。
雖然雙方參與談判的文官都有些忐忑,不過雙方的武將心裡都有數,無非就是相互嚇唬而已。
既然都打不下去,無非就是要一個稍微公平一點的和談。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一個條約,雙方都覺得自己吃虧了,那就說明是相對公平的條約。
最終在拉鋸一般的談判之後,雙方終於在五月到來之前,達成了協議。
金人退出忻州與代州,由宋軍接管,大宋這一邊將斡離不與撻懶以及一部分金兵俘虜放回去,河北與燕京的界限維持在宋遼舊邊境線這裡,宋國堅決不承認幽雲十六州是屬於金國的,但是現在暫時不發生衝突,金人只能算是代管,同時因為金人佔據了幽雲十六州,所以海上之盟所提到的歲幣啊,兄弟之國啊,這些條款盡數作廢。
實際上就等於,大宋這邊,用斡離不和撻懶,換來了忻州和代州這兩個河東路的門戶。
其他地方的談判,暫時擱置。
對於這個結果,雙方確實是又滿意,又不滿意。
大宋這邊滿意的是,拿回了河東路的門戶,不滿意的是,卻還是丟掉了燕京。
金國滿意的是,把斡離不和撻懶還有一部分女真俘虜換回來了,同時佔據了燕京之地,不滿意的是,好不容易依靠義勝軍拿下來的河東路門戶,就這麼拱手送回去了,而歲幣也丟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還算公平的談判。
“等著吧,等老子發育幾年,讓你們這幫女真蠻子知道什麼叫科技的碾壓。”趙諶看著對面的斜也,在心裡想著。
“宋人也就靠那些火器,但是總有辦法對付的,我大金缺乏攻城器械,還得多用遼國的那些舊人,等我大金恢復了元氣,從燕京席捲而下,河北,照樣會是我們大金的!”斜也在心裡想著。
雙方的最高統帥皮笑肉不笑的相互看著,各有盤算。
雙方的內部其實也都有些不太穩,金國要從部落聯盟轉變成一個國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調整和扭轉,這樣才能建立起足夠的統治根基。
而大宋這邊,雖然朝堂上下都覺得打完這一仗,然後好好的積蓄實力就行了,趙諶卻清楚,大宋的局面其實也好不到哪兒去,雖然這個時候整個大宋的氣象,還沒有到王朝末年的地步,不然就憑趙九妹,也不可能穩住南宋這半壁江山。
可是卻也是積弊叢生,民間的矛盾開始多了起來。
徽宗幾十年的亂搞,已經讓這個王朝開始朝著王朝末年狂奔了。
不過這個時候,進行好的改革,還是有中興氣象的。
而在和約籤之前,趙諶再次提出,這不算和約,只能算是一個諒解備忘錄。
趙諶是這麼解釋的,之前宋金就是盟國,海上之盟是正式的盟約,現在只不過是在盟約之後,雙方因為各種原因,出現了一些誤會,產生了軍事上的衝突,所以只能算是海上之盟的延續,對最近這一兩年,雙方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各種衝突,做一個詳細的說明,雙方達成了諒解,然後以備忘錄的形式記載下來,讓後人看清楚這些事情的真相。
對於大宋這些官僚來說,當然清楚太子這話的精妙——既然還是承認海上之盟,那麼你金國還佔據著燕京之地,說起來就是理虧了!
既然理虧,那麼以後大宋要拿回燕京之地,就有理由了。
金人那邊雖然也有一些文人,不過這些主要是舊遼臣的文人,在文字方面,還是不如大宋——這也是之前大宋在和約上總是玩文字遊戲,想要把吃虧的方面遮擋過去,卻屢屢能夠成功的原因。
只不過金人在知道自己吃虧之後,有能力馬上掀桌子打過來而已,在武力不如的情況下,這種文字遊戲,只能算是貽笑大方。
現在就不一樣了。
對於趙諶堅持只是籤個諒解備忘錄的做法,金國上下討論了一番,覺得沒什麼問題,承認海上之盟的合法性,對他們也有利,於是也很快的就答應了。
至此,宋金之間的第一場大戰,算是就這麼停下來了,宋軍消滅了十幾萬金兵,而自己損失也不小,同時還丟掉了好不容易拿回來的燕京之地,算是吃了大虧,不過河東的屏障奪回來了,對於很多大臣來說,能維持這樣的局面,已經是不錯。
五月初,勤王軍開始分頭回到汴梁。
汴梁百姓蜂擁而至,高聲的歡呼著——這樣的歡呼聲並非作偽,而是身家性命得以保全的歡呼!
趙諶騎在一匹高頭大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