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公子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9章 羨冰,冒姓琅琊,東周公子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才美,可惜羈林喬木,終充凡間棟宇。”

王揚笑道:“若無羈林喬木以作凡間棟宇,則瑤林瓊樹,如何作得風塵外物?”

宗測一聽,雙眼放光。這句接得妙啊!亦褒亦貶,亦貶亦褒,端的是韻味十足。當下叫起好來!

陶弘昌聽完也是心情大妙,哈哈笑道:“當年桓溫譏劉惔雲:‘我若不為此,卿輩亦那得坐談’!子之言似,然機巧之妙,過桓溫遠矣!”

然後便傾囊相告。首先,他沒聽說過硝石,只聽過“消石”。其次,據他所知,消名有四,一是消,二是芒消,三是英消,四樸消。他一來不知道王揚說的消石是哪一種,二來這幾種消他都沒見過,並且他自己也分不清!只知道這是“水法煉丹”中的原料,晉時葛洪記載了一個仙方,也用到消石,但不知道他用的是哪一種。不過據說葛洪用的消石來自隴道和蜀地,王揚如果有興趣可以入蜀找找看,至於隴道在北朝手中,陶弘昌非常認真地建議,讓王揚還是暫時先不要過去。

王揚:

我謝謝你提醒啊!

宗測則提議,可以派人先入蜀先找找看。到了蜀地後再託吐谷渾商賈去北地尋找消石。

王揚:

就是想制個冰而已,以現在自己的條件,實在不值當這麼玩啊!!!!

正當他準備放棄時,陶弘昌又提到他有個堂兄,如今在建康做官,在丹道上的造詣遠勝過他,如果王揚有需要的話,他可以給他堂兄寫信詢問。王揚也沒有其他辦法,只好如此,但透過問了這麼一圈,他也基本瞭解到,這個時代對這方面的知識實在匱乏得出奇,所以心中著實沒報希望。

正因如此,王揚看見蕭寶月身後放了一塊跟小山似的冰,才覺歆羨,即便謝星涵這個小富婆也沒有這麼大排場啊!

蕭寶月用扇柄敲了敲玉石桌,提醒王揚走神。

王揚收回跑偏的思緒,繼續背誦下去:“至光武中興,南蠻特盛。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蠻相單程據其險隘,大寇郡縣。光武遣武威將軍劉尚發南郡丶長沙丶武陵兵萬餘人,乘船溯沅水擊之。蠻兵屯聚守險,緣路截殺,漢軍大敗,悉為所沒”

————

注:1能製冰的硝石是硝酸鉀,屬於鉀鹽的一種。但此時尚無“硝”字,硝是“消”後起的分化字,原本就作“消石”。《開寶本草》雲:“蓋能消化諸石,故名消石。”

在當時,消石常與樸消丶芒消等相混淆,至陶弘景用火燒法鑑定鉀鹽(也是世界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鉀鹽鑑定者),才區分了鉀鹽和鈉鹽之別,鈉鹽也就是樸消(硫酸鈉)。但即便這樣,後世仍然長久處於混淆之中。日本倉正院儲存著唐時帶回國的“芒消”,經化學檢驗,其實是硫酸鎂,也就是瀉鹽!而樸消則是百分之十的硫酸鎂和百分之九十的硫酸鈉的混合物,摩爾比是一比七。所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諸消,自晉唐以來,諸家皆執名而猜,都無定見。”

ps孟乃昌由日本的化驗結果寫了一篇考證文章《漢唐消石名實考辨》,發在《自然科學史研究》上。對古硝石問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看。

2《名醫別錄·上品卷》記消石“生益州及武都丶隴西丶西羌,採無時。”

3漢時黃金一斤換萬錢,呂思勉謂:“漢世黃金一斤直錢萬。晉丶南北朝之世,史無明文。然史亦未言其相異,則其比直或無甚變動。”(《兩晉南北朝史》)我不贊同。

《夏侯陽算經》雲:“今有金一斤,直錢一百貫,問一兩幾何?”一貫是一千,一百貫就是十萬。《抱朴子》雲:“古秤金一斤,於今為二斤,率不過直三十許萬。”也就是一斤十五萬。此外,成書年代不明,但可確定大致寫作時代在魏晉南北朝時段的《孫子算經》有題雲:“今有黃金一斤,直錢一十萬,問兩直幾何?”

故金價浮動當以十萬為準,而非一萬。此時北朝金價比南朝低一些,《魏書·李安世傳》載南齊使臣出使北魏:“使至金玉肆問價,纘曰:北方金玉大賤,當是山川所出?”

4王揚不知道製冰除了用硝石之外還有其他方法,比如古埃及將水放在鋪有稻草的多孔陶罐中,然後把罐子放到屋頂,讓奴隸整夜淋水扇風,早上便可以結冰。這利用的是熱輻射和加速蒸發來降溫。類似的,波斯人會在把水倒入沙漠中的淺長石池中,黎明時返回收集冰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鬼夫大人別太猛

塗山妖君

失重冬

To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