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0章 藏在眼前,當炮灰女配突然醒悟,又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是皇帝和先皇后大婚的那晚。
皇帝不喜新婦,卻又不得不娶,因此和太后起了齟齬。
也許是喝多了酒,也許是心中實在不平,當晚他原本應該宿在皇后殿中,卻想了辦法悄悄出宮。
李兆林攔不住他,只得偷偷掩護跟在他身邊。
說來也巧,他們二人出宮沒多久就在巷道遇到了一夥偷盜的賊人。
那夥人從來都是下死手,用麻袋套住兩個人,就開始群毆。
皇帝和李兆林都喝了酒,一開始都被打懵了。
幸好李兆林武藝高強,反應過來以後以一敵十,將賊人打得落花流水。
宮裡的侍衛也很快追了上來。
這件事,太后出面壓了下來。
論責任,李兆林就是死罪都不為過。
皇帝替他求了情,太后也沒追究。
可事後,太后在他面前說了一席話。
“兆林,哀家知道,你和皇帝情同兄弟,這是好事......卻也是壞事。”
“你對皇帝忠心,便會全心全意替他著想,他站在九五之尊的高位,能有一個知己,實在難得,所以哀家才留你一命。”
“可你也要記住,忠君不能愚忠,皇帝是天子,卻也是凡胎肉體,是人。只要是人,就會犯錯。”
“皇帝犯錯的時候,他需要的是一面鏡子,能讓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兆林啊,哀家希望,你能做那面鏡子,因為你有這個膽量,有這個能力。”
“你要記牢了,你守的不僅僅是皇帝這個人,還有他腳底下踩的江山,若是江山都沒了,你說,皇帝又有什麼用呢?”
這件事,已經過去幾十年。
可太后的話,卻依舊聲聲在耳。
太后對她的期待,遠遠超乎他的想象。
他不僅守著皇帝,還守著大周的江山。
現在呢?
他做到當初承諾的事了嗎?
知道這件事的人,如今已寥寥無幾。
花姜也是在陪太后閒談的時候聽她提起的。
那個時候,太后除了講故事,更多的是在提點花姜。
“李大人若是想好怎麼回話,大可親自去行宮告訴太后。”
花姜抬腳準備離開,經過李兆林的時候,留下一句話,“太后說,李大人必定不會讓她失望的。”
每一個字,都像一重巨山壓在李兆林身上。
他原本還能以皇帝的心意來說服自己,可遮羞布已經被花姜三言兩語扯了下來。
他對不起太后的託付,更對不起大周的江山。
“對了,”花姜走到珠簾下,一手撩開簾子,頓下腳步側臉說道:“幾年前太子第一次在北檀遇襲,李大人應該知道,這件事不是什麼巧合吧。”
李兆林後背一緊。
他當然知道,這件事還是皇帝讓他親自去查的。
他查到最後,雖然沒有太多實證,但各種蛛絲馬跡都顯示和容惠太子脫不了干係,他如實上報了結果,但皇帝卻遲遲沒有作出查下去的命令。
也就是那一次,李兆林才知道,皇帝心裡對周桓並沒有旁人以為的那麼看重。
花姜的半張臉隱藏在暗影中,晦暗不清,但眼眸卻很清亮。
“李大人不妨去問問平王,當初是怎麼拿到容惠太子的私印,藉著他的名義和北檀攝政王勾連的。”
“勾連”兩個字,花姜說的很輕,但語調在此處稍稍拐了彎,讓人忍不住咂摸其中的含義。
說的好聽是勾連,不好聽就是勾結,是賣國,是投敵。
李兆林乍然失色。
他幫八皇子,那是因為皇帝看中八皇子,也因為八皇子是正統,師出有名。
可若是八皇子因一己私利和北檀勾結,這種賣國投敵的事李兆林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
他正要問個清楚,花姜已經離開了。
花姜手裡沒有證據。
這一切都是或沙臨死前被逼問出來的。
她點到為止即可。
以李兆林的性子,必然會直接去問八皇子。
他們兩個本來關係就不牢,有這件事哽在中間,李兆林未必還能像以前那麼堅定了。
......
曹心姝已經從秀蘭那裡得知了八皇子要接蕭時月進城的訊息。
果然,和她猜的一模一樣。
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