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陽化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張學良簡介及生活年表,穿越時空之抗日獵人,烈陽化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3月,率三、四方面軍到河南與北伐軍對抗。
5月,在河南和北伐軍作戰失敗,率軍北撤。
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國軍政府。張學良授陸軍上將軍銜。
1928年
28歲
4月,勸其父息兵罷戰,撤軍關外。並致電閻錫山:“實不忍奉晉相見以兵,糜爛北方。”
6月3日,張作霖下令息兵出關。撤兵一事由張學良負責,自己先行返奉。
6月4日,張作霖在瀋陽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謀害。
6月18日,張學良微服返奉。19日任奉天軍務督辦。21日公佈張作霖死訊,開始發喪。
7月2日,東三省議會一致推舉張學良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3日,就任本兼各職。
7月底,東北海軍總司令部成立,張學良任東北海軍總司令。
8月16日,兼任東北大學校長、哈爾濱工業大學理事會主席。
11月30日,就任東北航空司令。
12月29日,宣佈東三省易幟,與南京政府實行統一合作,被gm政府任命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奉軍結束,東北軍誕生。
1929年29歲
1月9日,出任東北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後改稱主席)。
1月10日,“以妨礙統一,阻撓新政”的罪名處決了楊宇霆和常蔭槐。鞏固了統率東北軍的地位。
1月,任開拓長途鐵軌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名譽監理。
2月,任gm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7月,受蔣介石唆使,挑起“中東路事件”。
11月,蘇軍向東北軍進攻,東北軍戰敗,雙方派代表和談。
12月22日,《伯力議定書》簽定,“中東路事件”得到解決。
1930年30歲
3月,任gm政府國防委員會委員和東北交通大學校長、復州煤礦股東。
4月,爆發了蔣、馮、閻、李新軍閥中原大戰。
7月2日,張學良去葫蘆島主掛築港開工典禮。
9月18日,發表巧電,擁護中央,倡導和平。要求各方“即日罷兵,以紓民困”。
9月19日,命令東北軍將領于學忠、王樹常率20萬大軍入關,武裝調停中原大戰。反蔣聯軍失敗。
10月9日,在瀋陽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
11月7日,赴南京列席gmd三屆四中全會,受到隆重歡迎。同月24日,任gm政府委員和中央政治會議委員。
1931年31歲
3月26日,任gmd東北黨務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4月18日,由瀋陽移至北平順承王府辦公。19日正式成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行營,節制冀、晉、察、綏、遼、吉、黑、熱八省軍務。
5月2日,赴南京參加國民會議,任主席團成員。28日,因患重傷寒住進北平協和醫院調養。
7月23日,通電討石,調東北軍主力入關。
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制造“柳條湖事件”,以此為藉口,炮擊東北軍北大營。東北軍奉命不抵抗。一夜之間瀋陽失守。此為“九·一八”事變。
9月21日,張學良召集北平名流,討論對東北問題的對策,決定依賴“國聯”,聽命中央。
11月16日,gm政府改任張學良為北平綏靖公署主任。
12月27日,張學良電告南京gm政府,日軍長驅直入,錦州危急。
1932年32歲
2月29日,章太炎抵北平勸說張學良武裝抗日,張學良有口難言,告之蔣介石不抵抗密令。
8月20日,gm政府任命張學良為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
1933年33歲
1月1日,榆關抗戰爆發。3日,山海關失守。
1月,任北平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和第一集團軍司令。
2月,任華北集團總司令兼第一方面軍總指揮,率軍進行長城抗戰。
2月21日,熱河抗戰爆發。
3月4日,承德失守。
3月9日,與蔣介石在保定車站會晤,蔣暗示其下野。
3月11日,發表辭職通電。內稱:“此次蔣公北來。會商之下,益覺餘今日之引咎辭職,即所以效忠黨國,鞏固中央之最善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