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陽化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張學良簡介及生活年表,穿越時空之抗日獵人,烈陽化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證婚人是年已百歲的陳維屏牧師。女方證婚人是黃仁霖。13人的來賓中有宋美齡、張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禮、馮庸等。
1966年66歲
7月,周鯨人又一次到臺訪問張學良。這時張學良正在參加美國一家神學院的聖經函授學習,並著手翻譯一本有關基督教的書。精神更集中宗教了。
1971年71歲
周鯨文再次訪張學良,被警察人員擋駕,說張先生旅遊去了。
1975年75歲
4月5日,蔣介石在臺北士林官邸去世。次日,張群電話告訴張學良。
4月8日,張學良和趙一荻前去弔唁,並送去自己題寫的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
1976年76歲
張大千從巴西回臺定居,在臺北市郊外雙溪自建摩耶精舍。張學良與這位老朋友經常會晤。後來在張大千的提議下,張學良、張群、王新衡(監視張學良的特務,後來成為朋友
),每月在摩耶精舍歡聚一次,人稱“三張一王團團會”。
蔣經國當上臺灣“行政院長”後,張學良與蔣經國達成君子協定,每半年兩人會面一次。
1978年78歲
蔣經國被選為臺灣的“總統”,第一個打電話祝賀蔣經國的就是張學良。
1979年79歲
10月5日(中秋節)下午,張學良應邀,到蔣經國官邸參加蔣經國夫婦舉行的中秋節茶話會。這時張學良在臺北第一次露面。前去參加的還有張群、何應欽和張大千等。10月10日,參加“雙十節”慶祝大會,就座中央觀禮臺上。
1980年80歲
春,張學良的好友、前東北大學校長馮庸去世,張學良、趙一荻前去參加追思禮拜。
9月,四子閭琳到臺北看望父母親張學良和趙一荻。
10月20日,張學良偕夫人由“總統府”副秘書長張祖詒和副參謀長馬安瀾陪同,訪問金門,眺望大陸。
1981年81歲
9月18日,到臺北榮民總醫院看望齊世英。
1983年83歲
4月2日,任張大千治喪委員會委員。
1984年84歲
6月,張學良五弟張學林之女張閭蘅從香港到北京談商務時,受伯父之託特地看望呂正操,並介紹了張學良在臺北的情況。
1985年85歲
12月25日,看西安事變影片時,因心情激動沒看完就離去。
1986年86歲
3月13日,張學良與趙一荻陪同張群遊覽桃園龍潭小人國。
1987年初,張學良又託張閭蘅帶給呂正操詩作。
1988年88歲
1月14,張學良到臺北榮軍總醫院懷遠堂弔唁蔣經國,並向他這位老朋友深鞠躬。
3月4日,東北大學在美校友會邀張學良赴美參加東北大學建校65週年和張學良兼任校長60週年紀念會,由於臺灣當局未予允准,未能成行。會後50多位學者和熱心人士聯署簽名,成立了“爭取張學良將軍全面自由”執行委員會,並致函繼任“總統”李登輝。要求李作出答覆。當局迫於無奈,讓有關人士“同張學良進行商討”,決定以發表公開信的方式處理這件事。是月26日,臺灣各大報紙都在顯著位置登載了以張學良名義寫的公開信。
1989年89歲
5月31日,張學良覆函日本人池宮成晃:“華函奉悉,老配林下寒居,素不見來客,警請原宥。老朽年歲衰邁,目朦手軟,又乏記室,對於一般信件素不作復。感先生素昧平生,遠邦厚誼,破例勉為動筆,字跡草率,文句粗陋,先生當可見及矣。願上帝祝福!”
11月26日,張學良給居住上海的杜重遠夫人侯御之覆信:“御之夫人惠鑑:11月10日來信及照片8張俱已收到,我十分欣慰。你辛苦扶養子女成人,仲(重)遠有知,當已含笑地下也。我也為你驕傲。我目力衰退,書寫費力,恕不多寫,願上帝祝福你!”
1990年90歲
1月30日,于鳳至在美逝世,享年92歲。
6月1日,臺灣各界人士慶祝張學良90華誕。
6月3日,是張學良90華誕。5月30日,鄧穎超特電祝賀。
5月末,張學良書寄呂正操《謁延平祠舊作》。
6月6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