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陽化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二八抗戰GMD主要將領,穿越時空之抗日獵人,烈陽化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考察。1928年7月後歷任gmd中央陸軍軍官
學校訓練部主任、教育長,同時兼任教導第二師師長,參加蔣介石對馮玉祥、閻錫山等的戰爭。1932年1月兼任第五軍軍長,率部參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軍以沉重打擊。1933年12月任gmd第四軍總指揮,率軍入閩,參與圍攻福建人民政府,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時,他主張和平解決。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兼左翼軍總司令,參加上海“八·一三”抗戰(淞滬會戰)。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1940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兼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長。1941年皖南事變後向蔣介石上書,主張繼續國共合作,共同抗日。1945年5月在gmd六大上,當選為gmd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常務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gmd政府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曾營救過被盛世才囚禁於新疆的一批gcd員回延安。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他是唯一一位沒有同gcd打過仗的gmd將領,被人們稱為"和平將軍"。他曾多次代表gmd去延安同gcd談判。1946年1月代表gmd參加軍調處三人小組,主張和平解決國內問題。1949年4月任gmd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國gcd代表談判,雙方議定了《國內和平協定》八條二十四款。此協定遭gmd政府拒絕後,他毅然留在北平,並發表《對時局的宣告》。同年9月,應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並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gmd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職,對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貢獻。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張治中回憶錄》等。
三、蔣光鼐
蔣光鼐(1887~1967),字憬然,漢族,廣東東莞人。祖籍廣東東莞虎門鎮南柵村,我國著名愛國抗日將領,參加過辛亥革命,曾任國民革命軍師長,第十一軍副軍長,參加中原大戰,後任十九路軍總指揮,淞滬警備司令。1949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後又歷任中國紡織工業部部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務。
蔣光鼐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1923年入粵軍任連長,遞升至副師長。1926年北伐戰爭期間,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副軍長、第10師師長。1930年任第十九路軍總指揮兼淞滬警備司令。1932年1月28日,率十九路軍抗擊日軍侵略。後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駐閩綏靖公署主任。1933年11月,在福建地區與李濟深、陳銘樞、蔡廷鍇等人發動了福建事變,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失敗後去香港。1935年,又聯合原十九路軍將領通電反蔣,主張聯共抗日。抗日戰爭勝利後,任第七戰區副司令長官。1946年,參與發起組織中國gmd民主促進會。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紡織工業部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gmd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等職。1967年6月8日卒於北京。
蔣光鼐曾任國民革命軍師長,第十一軍副軍長,參加北伐和中原大戰,後任十九路軍總指揮,淞滬警備司令。1932年,日軍制造“一·二八”事變,進犯上海。當時駐守上海的中國軍隊為第十九路軍,蔣光鼐擔任最高指揮官。在全國人民抗日gao潮和中國gcd抗日救國號召的影響和推動下,十九路軍全體將士士氣高昂,決心抗擊日寇,保衛上海。蔣光鼐召開十九路軍營以上幹部緊急會議,佈置應戰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隨時做好戰鬥準備。入夜,日軍以鐵甲車為前導,兵分5路進攻閘北,十九路軍奮勇抵抗,當即予以迎頭痛擊,著名的淞滬抗戰由此開始。日軍憑藉陸海空三軍優勢,氣勢囂張,對我軍陣地及民宅、商店狂轟濫炸,發動了四次總攻,卻均遭敗績,四易主帥,死傷累萬。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以誓死犧牲的精神,組織敢死隊與敵白刃肉搏數十次,衝鋒陷陣,奮戰月餘。在閘北、江灣、吳淞、曹家橋、廟行、瀏河、八字橋一帶展開了多次戰役,予敵以重創。僅閘北一役,便使日軍開戰一週,未取得絲毫進展,損失逾千。十九路軍的英勇抗戰,鼓舞了中國軍隊的愛國熱情,張治中率領第五軍抵達上海增援助戰。全國同胞感奮覺醒,上海各界、全國人民和海外僑胞展開轟轟烈烈的支前運動,給予十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