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開辦國家銀行,金融體系。
半串吊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開辦國家銀行,金融體系。,大明:撿到太孫,我教出千古一帝,半串吊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倭國銀礦初見成效,今日的朝會是君臣盡歡。
在朱元璋十分開心的一聲散朝之後,扶著朱雄英離開了。
百官也隨著紛紛走出大殿,行走之間,三三兩兩的交談著。
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們今日說話的聲音比往日高了許多,看見曹瑋更是會熱烈的迎上來寒暄幾句。
畢竟,當初就是曹瑋跟朱元璋請願,為他們這些官員提薪增加俸祿。
如今朱元璋真的把百官的俸祿做出調整,對於既得利益的百官來說,曹瑋就是他們的大恩人!
曹瑋隨便幾句將眾人打發了,隨後一轉頭徑直來到御書房門口。
待門口的小太監進去通報之後,曹瑋進入御書房。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鼻樑上戴著老花鏡,一手拿著一本奏摺,一手持硃筆在上面圈點,正跟坐在一旁的朱雄英說著什麼,後者一邊聽著,一邊不斷點頭。
“陛下,”曹瑋拱手喊了一聲。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摺,抬頭看他。
“有事便直說吧。”
曹瑋無事不登三寶殿的秉性朱元璋太瞭解了。
“微臣此時過來,是想跟陛下說一聲,倭國運回來的白銀,陛下須得謹慎使用,不可不做應對手段便讓大量白銀流入市場。”
“嗯?”
朱元璋有些疑惑,曹瑋今日說的話他怎麼有些聽不懂。
之前是曹瑋跟他說倭國有銀礦,開海也是曹瑋最先提出來的。
如今大明順利開了海,倭國銀礦的開採也逐漸進入正軌,有了不錯的收益。
為何曹瑋又如此說?
倭國運回來的白銀不能花?那還挖白銀做什麼?
“你小子,把話說明白,咱怎麼聽不懂?”
“這白銀從倭國運回來,咱還不能花了?那白銀放著不花,跟石頭有什麼區別?”
“還有,你說的應對手段又是什麼?”
雖然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朱元璋也並未生氣。
曹瑋的才能遠超常人想象,這是朱元璋早已看清的事實。
此時曹瑋會這麼說,也一定有他的道理。
“陛下莫急,且聽臣慢慢說。”
“倭國的銀礦有著大量的白銀,而這些白銀都會在未來幾十年、幾百年的時間裡源源不斷的被開採出來,運回大明。”
“起初,像今日這般,一二十萬兩白銀被帶回大明,陛下要花也就花了,區區二十萬兩銀子,難以對大明造成什麼重要影響。”
“但是當從倭國運送回來的白銀數量越來越多,金額達到百萬甚至千萬的時候,陛下若不採取措施制衡,便會導致通貨膨脹,大明卻會因此而受其害。”
朱元璋還是沒聽懂,就算他是功比天高的洪武皇帝,也依舊是舊時代之人,根本理解不了通貨膨脹。
不說朱元璋,中國曆朝歷代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多多少少都一定存在著財政吃緊。
手裡的錢根本就不夠花,又何來的通貨膨脹?
也只有朱元璋在聽取了曹瑋的提議,開海之後找到了石見銀礦,才讓大明有了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石見山的銀產量,哪怕放到三百年後還佔了當時全世界流通白銀的三成左右!
這麼一大筆錢財流入,大明若是不做任何制衡,將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嚴重後果!
這些曹瑋清楚,是因為曹瑋有著後世的經驗和知識儲備,而朱元璋和朱雄英準確來說都是大明土著,對於未曾見過、聽過的事,根本難以想象。
“這是什麼道理?難道不是越有錢越好?”
曹瑋沉默了片刻,想了想又開口道:
“一個國家的錢是有數的,這個國家的生產力能跟經濟掛上鉤,就沒問題,但當經濟和生產力不平衡,問題就會隨之顯現出來。”
“陛下,臣打一個比方,按照大明的生產力,造出了有數的十個鋤頭,而買一把鋤頭要十五個銅板,那麼只需要一百五十枚銅板流入,市場就會照常穩定執行。”
“但如果還是這十把鋤頭被造出來,市場裡面相對應的卻是一百五十兩白銀,會發生什麼?”
“一把鋤頭的價格……變成了十五兩?!”
朱元璋有些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心不由得下沉。
“正是如此,”曹瑋點了點頭。
“市場經濟和生產力有著客觀規律存在,一般來說不需要人為干預,但當巨量的錢財突然湧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