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6章 釵黛合一是什麼,紅樓夢明亡史全索隱,庖丁解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紅樓夢中有一個說法是“釵黛合一,”字面意思是薛寶釵與林黛玉合二為一,成了一個人,這種說法一直有爭論,其實看背面歷史很容易理解。
這個說法出自一個脂批,寫在第42回之前:
【庚辰: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矣。】
就是說寶釵與黛玉雖然是兩個名字,卻是共用一個身,只是這個“身”是“幻筆”,就看讀者如何去理解這個幻筆,如果說釵玉原型是兩個女子,那就稱不上幻筆了,所以那些說釵黛的原型是某某女子的,可以斷定為錯誤的解讀。
看過前文背面故事的就知道,所謂的“幻筆”,一定有幻化的部分在裡面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寶釵代表後金,黛玉代表崇禎朝,寶玉代表大明或國家,這種擬人化的寫作手法,就可以叫做幻筆。
比如上一回的寶釵與黛玉和好,勸黛玉耕種買賣,背面隱喻的就是明末崇禎朝廷與後金的談和。
我們也常常認為黛玉隱射崇禎,薛寶釵隱射皇太極,那麼真實的歷史上這二人是無法面對面談判的,因此作者就需要用到幻筆。
崇禎與皇太極談和,也就是黛玉代表大明與薛寶釵代表的後金在談和,把崇禎朝廷與後金的談判,寫成薛寶釵與黛玉在喝茶談心,這樣就可以把背面的歷史融合進正面的故事裡了。
我們只要對著地圖,把明朝看做黛玉,把滿清看做寶釵,就能理解二者的最終隱喻。
其實在前文裡,釵黛合一就已經有過伏筆了,她們合起來叫做“兼美,”也就是寶玉到太虛幻境裡遇到的女子,原文說其鮮豔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嫋娜,則又如黛玉。
曾經女真諸部是歸屬大明的,所以作者將之比喻為寶玉同時擁有釵黛,她在凡間的化身就是秦可卿。
這又要提到秦可卿的隱射了,把明朝的主體部分和他的朝貢國都加在一起,就是秦可卿,因此在書中秦可卿是超越了釵黛的存在。
在黛玉進賈府前,明朝除了擁有漢地以外,東北女真和西、北蒙古諸部,都在名義上歸屬明朝,接受明朝的冊封,所以其實明朝的版圖,也是包括東北與西北的。
這樣看來,明朝的版圖其實也是象一個秋海棠,因為地方還是那些地方,因此寶玉進秦可卿房裡的時候,看到的是“海棠春睡圖,”也就是秦可卿代表的大明一統版圖。
寶玉代表華夏,所以他在太虛幻境裡,擁有了“兼美。”這也是大觀園起詩社叫做“海棠詩社”的一個原因,大家作的第一個詩題也叫做《詠白海棠》。
但是隨著女真的反叛,寶玉的美夢也醒了,便是墮入了迷津,兼美也變成了林黛玉和薛寶釵兩個人。
如果要更好的理解釵黛合一,就必須看懂他們的判詞與紅樓夢曲,沒有看過的一定要去看一下,是前面99章《正冊判詞1》和101章《終身誤》。
作者為何讓釵黛共用一首判詞,因為他們原本都是在海棠春睡圖裡,都是“兼美”分裂出來的,寶釵回最終吞噬黛玉,二者合一,這也是作者的幻筆。
沒有看過這兩章的,一定不會明白,它們寫的都是寶玉的悲劇,由於釵玉二人都是在華夏大地上爭奪,所以他們之間的戰爭最終都會決定寶玉的命運。
“玉帶林中掛”除了透露黛玉的結局,還隱示了寶玉的結局,同樣“金簪雪裡埋”說的也是寶釵的入主中原,導致了寶玉的髮簪埋沒於滿清的大雪之中。
而《終身誤》通篇都是在說寶玉在懷念木石前盟,寶釵的“齊眉舉案”誤了寶玉。
脂批說的她們是“人卻一身,”指的不是他們是一個人,而是他們用的是一個身體,或者是一個身份,這個身體就是大明的版圖,身份就是華夏大地統治者的身份。
脂批說“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矣。”表明了只有黛玉死後,釵黛才會合一,雙方都活著的時候,是不可能合一的,黛玉死後,寶釵取代了黛玉的身份,這才完成了合一。就是滿清入關,佔據了大明的版圖,明清合二為一。
這與判詞判曲裡的情況也一樣,判詞原本是寶玉和黛玉的主場,薛寶釵的強行加入,才使得判詞看上去好像是二人並列,所以共用一個判詞,因為三者的命運是相互影響的,互為因果。
讀者基本上都認為,黛玉逝後的文字看不到了,而我們這裡看懂了背面故事之後,就知道所謂的黛玉之死已經寫過了,所以我們都能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