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跋山涉水只為尋找羊上樹
寺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跋山涉水只為尋找羊上樹,東北獵戶重生記:我幫前妻拉幫套,寺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起這地印子房,那可真是有著一段令人感慨萬千的過往。
張衛東的祖上,老家坐落在魯省安德。要知道,那個地方緊緊靠著京杭大運河,在民國時期,那可真是風光無限。
他家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先輩們的精明能幹,一點一點地積攢下了極為龐大的家業。
雖說確實比不上 “大染坊” 裡那傳奇的陳六子,可在當地那也是響噹噹的存在,絕對堪稱富甲一方。
那時候家中的產業極為興盛,來來往往的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那寬敞的庭院裡,時常能聽到人們的歡聲笑語,高門大戶的氣派盡顯無疑。
後來,華夏大地成立,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輝煌家業也不得不化整為零。
只因為他爺爺有四房姨太,人實在是太多了,一旦分起家業來,自然就顯得少得可憐。
張衛東他爹作為嫡出,與同樣不受待見的二大爺兩家人經過反覆斟酌、深思熟慮後,覺得在老家前途渺茫,身份敏感、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於是,他們毅然決然地決定相跟著逃荒前往大東北。在他們這次逃荒之前,清末還有一次闖關東,也是大量人口入關進東北,也算是打問到不少經驗。
張衛東他爹和二大爺一商量,兩家人一波旅順走水路,二大爺家北上津城走旱路,相約奉天城落腳立身,一年不見人,人則不在。
就在張衛東一家子歷經了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抵達奉天之後,大量的關外人員如同洶湧的潮水一般不斷湧入。
一時間,這裡地少人多,局面變得極為緊張。那些年輕力壯的人,都紛紛被挑選去了農場或者礦場,為了生計而不停地奔波忙碌著。
他們家當時老孃帶著大姐,而老肚子裡還懷著張衛東呢。這樣一來,行動自然多有不便,所以只能在一旁焦急地等待著。
他們左等右等,可始終都不見提前出發的二大爺一家。日子就這麼一天天地過去了,心中的擔憂也如同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就在張衛東出生以後,老爹偶然遇到了一個擺攤算命的半仙。那個半仙看上去仙風道骨,著實有幾分神秘的氣息。
他身著一襲灰色長袍,頭髮隨意地束在腦後,面前擺著一張破舊卻整潔的小桌,桌上放著幾枚古舊的銅錢和一本泛黃的線裝書。
老爹本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上前詢問,沒想到這半仙一聽到他們家的情況,微微閉上眼睛,手指輕輕掐動,嘴裡唸唸有詞。
過了一會兒,他緩緩睜開眼睛,開始說起他們家的事情來。那叫一個頭頭是道,一字不差。
從他們老家的情況,到一路上的遭遇,甚至連剛出生的張衛東八字都準確無誤地說了出來。老爹驚訝得瞪大了眼睛,心中頓時充滿了疑惑與敬畏。
半仙算出二大爺一家早已遭遇不測,這個訊息如同晴天裡的一道霹靂,讓老爹瞬間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接著,半仙又根據一家人的八字批出他們應該一路向北,為他們指明瞭一條道路。
那話語彷彿帶著一種神秘的力量,讓他們在迷茫之中彷彿看到了一絲微弱卻又珍貴的希望之光。
那句原話是:向北前行莫回頭,他日遇到羊上樹。堅定信念向前走,福地自現解心愁。
張衛東後來聽到這故事的時候也是樂個夠嗆,羊上樹?那不是扯了麼?
如今再次重生的張衛東,想起這件往事,不得不感嘆德剛老師的相聲預言,這“羊上樹”還真的存在。
張衛東的父母緊緊牢記著半仙的話,一路向北而行。然而,這一路上,目之所及之處似乎到處都長得一模一樣。
廣袤的大地,連綿的山脈,無盡的田野,讓人感到迷茫而無助。他們心中不停地嘀咕著:
“這上哪找羊上樹去呢?” 日子在疲憊的跋涉中一天天過去,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
直到秋天,他們來到了如今所在的石門屯。這個屯子寧靜而古樸,彷彿被時光遺忘的角落。
屯裡有一對老人,專門養蜂蜜。他們深知大冬天的寒冷,為了方便照看蜜蜂,也為了在嚴寒中有個溫暖的棲身之所,便在山腳下蓋了三間地印子房。
那房子雖然簡陋,卻是冬暖夏涼,一半留著寒冬臘月裝蜂箱,另一半則是老兩口自己居住。
地印子房通常建在較為偏僻的地方,依山而建。它的建築風格較為質樸,一般由土坯、木頭等材料搭建而成。
房子的牆體厚實,能夠有效地抵禦東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