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若薇薇@小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章 是封家村的象徵,更是“封家餐飲”的招牌,重生之我要當神醫,悅若薇薇@小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全身心投入醫學領域的學習,還有固定每天的練習字帖和畫畫中,小學階段每個週末,都到李老師的家裡去學習練字,讓師傅幫忙寄了不少書籍,有空就博覽群書。
在自學醫書時,一旦出現我想不通的問題時,我會統一記錄下來,自己先翻書找答案,實在找不到答案,我就固定每兩月,把問題附在信件中,去跟趙師傅請教。
在信中,我也會把自己每個月的學習進度和家裡的一些近況告知,跟師傅保持聯絡。
當然,也會跟顧表哥保持通訊,一些名家字帖,畫畫入門書籍及醫學書籍這些先進知識,還得靠他們幫忙搜尋而來。
師傅和顧表哥,回信也會告訴我,他們的近況,哪怕是隻言片語,依然能感受他們正在備受重視,被委以重任。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眨眼就到了1987年。
過去的13年,國家經歷了改頭換面的改革,而封家村更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4年鄧小平整頓經濟
1976年文革結束
1977年恢復高考
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大大實事求是經濟改革
1978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推行
1980年設5個經濟特區,包田到戶包產到戶實行到戶
1984經濟改革,國企改革
鄧小平提出教育面向現代化,巨型電腦出現
1987年,今年我19歲,距離我重生回來,第13個年頭,而今年我考上A市中醫醫學院,準備啟程去A市讀大學。
在這所大學,我的師傅趙雲年教授,返聘在這裡當教授,這也是趙師傅推薦我過來就讀報考的學校,據說這家醫學院是某個軍區重要人物指定軍方合作醫院。
封家,乃至封家村,這些年踩在了時代發展的紅利,走在了時代的最前端,然後整個村子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的泥房子全部都不見了,現在換成的都是洋氣十足的房子,泥路也全部變成瀝青的水泥路,一個村子洋溢的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這裡,隨處可見的,來來往往的大型及小型的貨車來回的運輸著貨物,都是村裡生產的一些紅薯粉,各種青菜,包括一些豬牛羊。
周邊的幾條村子已併入了封家村,由封家村來帶領著共同發展。在村裡面的來來去去的人都是一副幹勁滿滿,對生活充滿希望,洋溢著未來可期的燦爛笑容。
從高樓往下看的話,儼然可以發現我們封家是整一個村子的中心。到處都能看得到一個“封”字招牌的,這既是封家村的商業象徵,更是我們“封家餐飲”的商標招牌。
這麼些年,封家是一步一步,按照十年規劃,穩步擴大規模並發展起來,我記住自己學生的角色,切實做好了幕後軍師和投資家的工作,能不出面絕不出面。
如今阿叔年紀大了,教導的徒弟儼然出師,封氏集團成立,每個重要崗位交由順利出師的徒弟擔任,任人唯才,他負責督促和對賬,偶爾教導一下,就能享受每家店鋪的分紅,不退休也能享受退休生活。
阿奶,快80歲,早就退休不管事,每天跟鄰居的婆婆們聊聊天,順便幫忙指導曬曬藥材,製作一下醃製的步驟,最喜歡就是喝花茶和曬太陽。
原始的封氏產業投資保留阿奶的份額,哪怕數次股權更替,原始股每個月的分紅不少,阿奶坐等分紅,可是手握大量現金流的富老太太。
小姑,她已經出嫁了,嫁給的人是阿叔的徒弟,當年跟他一起在封家滷肉店鋪裡面,一起照看店鋪的那個封家村年輕人。
好多年前,他們祖先因為饑荒,從其他地方遷徙過來的,經過幾代人的變遷,他們順利的融入了封家村,他也改姓“封”,他跟小姑的結合是日久生情,順理成章。
他們結婚後,依然留在封氏集團任職,擔任比之前更重要的銷售職位。
原本愛佔便宜的小姑,經過這幾年的一線銷售打磨,變得更加能說會道,成婚後被淳樸忠厚的婆家影響,脾氣更收斂,人也懂感恩。
只要人品沒問題,刻意培養,兩人能在關鍵時刻委以大任。
阿孃和大姐,兩個都在美食領域有天賦,封家餐飲很多新品包括飲品,都是出自她們之手,大多時候是阿孃為主,大姐為輔,阿孃親自帶領大姐。
大姐業餘時間,還兼顧食材的稽核和採購,前世大姐就有經商的能耐。
不過大姐學習成績一般,前兩年她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