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風訪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達幽春泉,稻星一成為文明,臨風訪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入瘴氣裡後,林澤陽發現處於瘴氣裡的植物會發芽生長,原來是氣裡的機械體會收集附近的分子物質,以類似激素的方式刺激植物細胞的生長,並提供它們收集的分子物質,但僅侷限於植物。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動物不存在,植物卻能存在一部分。
根據資料記載,瘴氣最初出現的年份完全不知,也許最初爆發的時候植物也會跟動物一樣,全部消融,連種子孢子也不會落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篩選之後,植物最終適應了這裡的環境。
為什麼植物比動物活下來的機率更大呢,林澤陽猜測應該是這瘴氣裡的機械體的另一個作用。
一些機械體會自動搬運周圍的分子物質原地構建一些大分子物質,用於複製自身或構建出宏觀的物質。這個過程有主動和被動。
主動的就是像林澤陽那樣,收集周圍的分子,依據分子的不同搬運‘堆疊’,幾何形狀也會加入進去進行修正,於是就形成了劍槍炮的宏觀物體。這期間林澤陽突然有什麼想法了可以發出指令讓其修改,直到他滿意。
被動過程就是設計圖和製造過程是固定的,按部就班,重複進行。如果沒有外來的指令就會一直工作下去,直到本身不能運轉,這個過程稱為失控。
眼前的就是這個例子。林澤陽發現這些機械體總是在無意識地攻擊和構建。一些植物剛剛在這一批機械體的幫助下發芽,下一刻就被另外一批的機械體拆解。
在這往復的拉鋸戰中,就有一小部分機械體殘留在細胞裡面。
“原來這裡植物細胞裡面的機械體就是從這來的,還成為植物細胞遺傳的一部分。”林澤陽發現殘留在細胞裡面的機械體跟已經成為細胞器的類似,前者應該是後者的祖先。
有了這些變成隊友的機械體的存在,瘴氣裡的機械體就很少攻擊這些植物細胞,轉而幫助這些植物生長。
“不是吧,按照資料記載,這個瘴氣的歷史至少存在了五千年,這個瘴氣的機械體跟他的幾乎一樣,他真活了這麼多年,真命長。”
“也許這只是自導自演,不過還有其他可能,畢竟,神族人的壽命很長。”林澤陽心中有了一個簡單的推測。
就假定這個瘴氣是由他引發的,神族人在瀕臨死亡的時候主意識會沉睡,但是大腦的其他神經系統還會自行運轉。
也許他正好處在瀕臨死亡的絕境,掉入百瀨山的泉水中,並且主意識陷入沉睡,就跟植物人一樣。這時候體內的自動修復機制啟動,為了尋找修復自身的分子物質,身體命令氣擴散,尋找用於修復自身的分子物質。
“可能當時他的主體已經殘破得不像樣,大腦被消去了一半以上,身體只剩下一小部分,但是保留著足量的氣。這樣一來才能夠一邊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命和外出尋找物質修復自身。”
林澤陽在學校的課程上也聽到講師講過這方面的事,也看過一些圖片資料,也瀏覽過專門的實驗錄影,自己的也有自動修復機制的基因編碼。
自動修復機制存在上限,當主體損失過多或是持續遭到異種氣的入侵感染就會出錯,失控或失效。
出現出錯失控的話機械體就會不受控制地自我複製,有可能形成人體肉瘤,器官組織異常增生,同時長出一模一樣的多腿也不是不可能,需要的器官組織在身體外面的地面生長出來,器官組織長不到對應的位置等等。
“怪不得這些植物長得可真奇怪,細胞內的金屬富集程度高,外形怪異,連這裡的人也和動物是如此。”林澤陽從傀儡研究博物館裡看到一些土著人和動物的照片,發現這些怪獸似的動物是寫實的,至少跟大部分動物狀的人偶相對應。
林澤陽目前沒有找到百瀨山之外的照片和資料,只能暫認這是真實的。
“這究竟是自導自演的還是真實改編的,這故事的背景可真厲害。”
“我還以為那個青少年就是他,但這也說不過去,可能他只是這個故事的主角。那我是什麼,是這個故事的旁觀者嗎?”林澤陽仔細思考,他總覺得照片裡出現次數最多的青少年就是夏木碧流,但時間上就對應不過。
他嘗試著將自己帶入那名青少年的一生,從婚禮到醫院,再到成長過程中的練習傀儡……也代入過作為製造這一片區域的夏木碧流……
“算了,反正資料還沒有收集全,最終的謎底應該在幽春泉那裡,一步一步揭曉謎底吧。”
林澤陽得到的關於阿青被製作為人柱的照片只有一張,在找到的故事線中,這名青少年似乎不知道她已經死亡,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