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章 楚王團滅小諸侯國,東周列國那些事兒,文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說周景王十二年,楚靈王滅掉陳、蔡兩國後,又把許、胡、沈、道、房、申這六個小國遷到荊山一帶。百姓們被迫背井離鄉,一路上唉聲嘆氣,怨聲載道。可楚靈王呢,卻覺得天下已經唾手可得,整天在章華臺上吃喝玩樂,逍遙自在。他還異想天開,打算派人去周天子那兒,索要九鼎,好鎮住楚國的國運。右尹鄭丹一聽,趕忙勸阻道:“大王啊,如今齊、晉兩國還很強大,吳、越也沒臣服,周天子雖說怕咱楚國,可其他諸侯肯定會說閒話的!”楚靈王一聽就火了,氣呼呼地說:“我差點把這茬忘了!上次在申地會盟的時候,我赦免了徐子的罪,還和他一起討伐吳國,可這小子一轉眼就投靠了吳國,打仗的時候也不賣力。哼,這次我先收拾徐國,再去攻打吳國,把長江以東的地盤都收入囊中,那天下不就有一半歸我了嘛!”於是,他派薳羆和蔡洧輔佐世子祿留守都城,自己則大張旗鼓地檢閱車馬,向東進發,到州來狩獵。軍隊駐紮在潁水之尾,又命令司馬督率領三百輛戰車去攻打徐國,把徐國的城池圍了個水洩不通。楚靈王則帶著大軍在乾溪紮營,作為後援。這一年,正是周景王十五年,楚靈王十一年。
到了冬天,大雪紛飛,積雪足足有三尺多深。那雪下得可真是大,就像詩裡說的:
彤雲蔽天風怒號,飛來雪片如鵝毛。
忽然群峰失青色,等閒平地生銀濤。
千樹寒巢僵鳥雀,紅爐不暖重裘薄。
此際從軍更可憐,鐵衣冰凝愁難著。
楚靈王在帳裡凍得直哆嗦,就問身邊的侍從:“之前秦國送的那件‘復陶裘’和‘翠羽被’在哪呢?快拿來給我穿上。”侍從趕緊把裘被呈上,楚靈王穿上裘衣,裹上被子,頭戴皮冠,腳蹬豹皮靴,手裡拿著紫絲鞭,走出營帳賞雪。這時,右尹鄭丹前來拜見。楚靈王趕緊去掉皮冠和被子,放下鞭子,和他站著說話。楚靈王一邊跺腳一邊說:“這鬼天氣,可真冷啊!”鄭丹回答道:“大王您穿著這麼厚的裘衣和豹靴,待在溫暖的營帳裡還覺得冷,那些士兵們可就慘了。他們穿著單薄的衣服,露著腳踝,頂著頭盔,穿著鎧甲,在風雪裡站崗打仗,那得多冷啊!大王您不如先回都城,把攻打徐國的軍隊召回來,等明年春天天氣暖和了,再出兵也不遲啊,這樣對大家都好。”楚靈王卻不以為然,滿不在乎地說:“你說得有道理。不過我帶兵打仗以來,向來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司馬督早晚都會傳來捷報的,不用擔心!”鄭丹著急地說:“徐國和陳、蔡不一樣啊。陳、蔡兩國離咱們楚國近,一直都在咱們的掌控之下。可徐國在楚國東北三千多里的地方,還和吳國勾結得很緊密。大王您為了攻打徐國,讓三軍在外面長期駐紮,受凍捱餓,萬一國內出點什麼變故,士兵們離心離德,那可就危險了。我真為大王您擔心啊!”楚靈王哈哈一笑,自信滿滿地說:“穿封戍在陳地,棄疾在蔡地,伍舉和太子留守都城,這就相當於有三個楚國在保護我,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正說著呢,左史倚相從旁邊走過。楚靈王指著他對鄭丹說:“這人可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什麼‘三墳’‘五典’‘八索’‘九邱’,他都精通。子革啊,你可得好好照顧他。”鄭丹卻搖了搖頭,說:“大王,您可別被他騙了。當年周穆王坐著八駿馬拉的車,巡遊天下的時候,祭公謀父寫了一首《祈招》詩,勸阻穆王。穆王聽了勸告,乖乖回國,這才免去一場大禍。我曾經拿這首詩問過倚相,他居然不知道。連本朝的事情都不清楚,還能指望他懂多少遠古的知識呢?”楚靈王好奇地問:“《祈招》這首詩是怎麼寫的?你能給我背一下嗎?”鄭丹點了點頭,清了清嗓子,念道:“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楚靈王皺了皺眉頭,問道:“這詩是什麼意思呢?”鄭丹解釋說:“‘愔愔’就是安靜祥和的樣子。意思是說祈父掌管著甲兵,享受著安和的福氣,所以能彰顯大王您的美德。大王您的品德就像玉一樣純潔,像金一樣珍貴。這是因為您能體恤百姓的辛苦,做事有節制,沒有那種過度放縱、貪婪的心思。”楚靈王一聽,就知道鄭丹是在諷刺自己,頓時啞口無言,沉默了好久,才說:“你先退下吧,讓我好好想想。”當天晚上,楚靈王本來打算班師回朝,可突然接到諜報,說司馬督屢戰屢勝,已經把徐國圍得死死的。楚靈王一聽,又改變了主意,決定留在乾溪,等拿下徐國再說。
從冬天一直到春天,楚靈王整天就知道打獵玩樂,還讓百姓們給他築臺建宮,一點也沒有回都城的意思。
再說蔡國大夫歸生的兒子朝吳,在蔡公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