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閣玉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玉米場裡,美好四十年的時代,喬閣玉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會明拿著木鍁在往玉米磕粒機下,一鍁又一鍁的鋤著玉米粒。
李二麻子往前磕粒機前露兜裡倒著玉米整個棒子槌,手裡拿著簸箕,撅著屁股在從場院地面上鋤著玉米棒子槌。
肖金柱和肖麗紅夫妻端著簸箕玉米棒子槌向磕粒機裡倒入玉米粒棒子槌。
磕粒機在拖拉機保險槓的前面按著,三根帶輪和拖拉機的機器的帶輪上著,拖拉機一根帶輪在拖拉機起動帶輪上。
李鵬飛接過王會明手裡的木鍁:“會明叔!把這個活給我,下面玉米粒堆滿了。”
“我能行!我能忙的上。”王會明指著摟玉米糊的李鵬超:“你弟也夠忙的,我比他還行。”
肖金柱端著玉米棒子槌看著李二麻子:“會明哥!二輝!說好啦!磕完你自己的玉米棒子槌,下家就磕我家玉米棒子槌。中午我管你們喝酒吃飯。”
李鵬超仰起臉:“二輝哥!你有老注意,先磕完自己家的玉米再說。”他摟著玉米棒子槌。
“這是會明哥家的玉米棒子槌。”李二麻子指著旁邊的玉米:“那是我家的玉米,我是三口人玉米地,人家會明哥是七口人的玉米田地。人家的玉米粒多。千萬要分開。”
肖麗紅端著玉米棒子槌往玉米磕粒機裡倒入:“二輝哥!你和會明家裡的玉米,還要分開。以後把田地合起來算了。你哥倆誰跟誰。”
陳桂香拿著掃帚在給王會明玉米場院,人們搓玉米棒子槌拉下玉米,拿著大掃帚往上面掃著。
“張大娘!你就歇會!這麼大歲數還給會明哥家幫忙。”肖金柱彎腰往簸箕裡扒著玉米棒子槌,搓滿簸箕,端著向拖拉機走去:“大娘!那面你別靠近,在那面忙的不可開交,你來我往地別碰著你。”
陳桂香拿掃帚樂著:“我沒有那麼驕氣。乾點活鍛鍊身體,活動血液迴圈,身體更健康。”
王玉林騎著腳踏車來到玉米場院,他放下腳踏車,走到磕粒機前,拿著鐵鍁去鋤玉米棒子槌:“你們把簸箕放那裡,我給你們鋤到簸箕裡。”
肖金柱拿著空簸箕走過來:“玉林回來,幹活的命,正好趕上磕玉米粒,正好今天一天,明天一天這玉米也收拾完了。”
王玉林鋤著玉米棒子槌:“我本來就是農民的兒子,不幹活幹什麼,我的學問是我老父用黃土地裡的汗水把我餵養大的,我的血液裡就是農民。”
“玉林這是心疼父母。”肖麗紅端著簸箕走過來:“這麼孝順的孩子好,如果是別人的孩子大學畢業分配到縣城和省城工作,就不回家了。那樣的孩子不是會明哥教育的本色,就會明哥那性格,讓孩子懂得自己的根在農村。出身於農民家庭,那麼流出來的血是農民的兒子。玉林,我說的對嗎?”
王玉林鋤著玉米棒子槌:“是的!金柱嬸說話文搜搜的。不會也在學習收音機農業廣播大學講課了吧。”
“我沒學,我只是聽農業廣播大學講課。”肖麗紅端著玉米簸箕:“那上面講的真好,咱們黃土土質,出缺的礦物質,玉米和小麥,大豆的種子問題,還有玉米和小麥蟲類預防和治療,怎麼樣施肥,什麼時候施肥和灌溉小麥。”
李二麻子拿著簸箕走過來,他彎腰撮上玉米棒子槌:“都成專家了,真正的專家和教授是農民的親人。字認識我,我不認識字。”他端著玉米簸箕走了。
王會明擺著手:“停!先停停倒玉米棒子槌!把拖拉機往一後調一下好乾活。”他上了拖拉機駕駛座,把油門板手推過去,踩著離合器往後挪動著拖拉機。
王友勝,王長埂、王會先、王成福拿著簸箕來到玉米場院裡幫忙。他們在你說我笑的走到李二麻子面前。
“煙在拖拉機車頭上。”李二麻子指著幾盒煙:“你們抽菸自己拿,我就不一一讓你們了。”
王友勝拿著簸箕:“二輝啊!我看天氣不太好,抽時間把我家那點玉米棒子槌給磕一下。”
李二麻子一笑:“友勝弟!行,你不著急,咱們一家而一家的挨著磕。都是一個老祖宗,鄉里鄉親的挨著號呢。我晚上加班給鄉親們磕玉米。”
“好!只要有準就行。”王友勝拿著簸箕去王玉林面前撮玉米棒子槌:“金柱早來了。”
肖金柱指著李二麻子:“我不盯著二輝哥不行,他駕駛著拖拉機到外村怎麼辦。下了雪,玉米棒子槌一朝溼,那怎麼磕呢?我在盯著他。”
拖拉機移到李二麻子的玉米場院的空地上,王會明駕駛著拖拉機,在停下拖拉機:“二輝!讓大傢伙抽支菸,喘口氣休息一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