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章 勇氣,穿越南宋當皇帝,浮沉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大夏君臣都是心甘情願。還請陛下恩准!”

羅世昌站了起來顫聲道,心裡發抖。

趙竑不會是奪了河西,壁上觀,見死不救大夏吧?

如今的西夏,僅有興靈之地,殘破不堪,連雞肋都不是。宋人若是不救,西夏只能坐以待保

“夏皇一片赤誠,請大宋皇帝恩准!”

“請陛下恩准,給夏民一份希望吧!”

張公輔和李仲諤一起肅拜而道,都是心頭髮虛。

二人和羅世昌的心思大概一樣,唯恐被趙竑拒絕。

事關西夏二三十萬軍民的性命,由不得他們不緊張。

“陛下,事關重大,還是莫要……”

汪綱急聲勸道,卻被趙竑輕輕搖頭阻止。

“幾位尊使,稍安勿躁,容朕斟酌一下。”

趙竑站起身來,看了看周圍的臣子,走向了御書房屏風之後。

接收西夏,不是簡簡單單一句話,如何安置西夏君臣,如何治理西夏,如何駐兵等等,都要仔細斟酌。

幾位朝廷重臣,趕緊紛紛跟上。

羅世昌三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時無言。

原來還想宋皇保全大夏國,現在看來太過幼稚。興靈之地殘破,等於是累贅,宋人根本不想接手,更不用讓大夏國存活。

現在看來,還是夏皇有先見之明,知道割捨。安國公主李惟名太年輕,也太樂觀了。

“羅相公,此事不會影響公主和宋皇的罅隙吧?”

心有所觸,張公輔下意識地輕聲一句。

李惟名要保全大夏國,已經是後宮干政。她和大宋子的關係如何,可是他們在大宋安身立命的根本。

“不至於吧。宋皇文治武功,應該不會如此肚雞腸。倒是公主......”

羅世昌捋著白鬚,眉頭緊鎖。

李惟名外柔內剛,西夏亡國,最好不要讓她起了心思。

“哎!”

李仲諤愁眉緊鎖,嘆息一聲。

為西夏皇室,他對李睍李惟名兄妹的瞭解,不比羅世昌差。即便是能讓大宋接收西夏,將來的麻煩,恐怕也有一大堆。

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它去吧。

“陛下,臣以為,西夏之地形同雞肋,一旦接受夏人,必會與韃靼交惡。大宋正在各地推行新政,革除舊弊。此時和韃靼交兵,對大宋百無一利。陛下三思。”

書房後內殿中,趙竑不動聲色,參知政事鄒應龍忍不住,苦苦相勸。

大宋欣欣向榮,要興靈那破地方做甚?

“陛下,鄒相公所言極是。夏人並不是真心來投,一旦接納,反而可能惹出事端。不如壁上觀,坐山觀虎鬥,堅壁清野,與韃靼大軍周旋。”

薛極白髮蒼蒼,眉頭緊鎖,看樣子和鄒應龍的觀點一致。

這個時候接手一個爛包袱,還要和蒙古鐵騎正面為敵,實在是得不償失,太欠考慮。

“陛下慎思!”

“陛下慎思!”

汪綱和宣繒等臣子一起肅拜而道,人人都是鐵了心,全部反對接受西夏。

興靈那破地方有什麼可用的?和蒙古國公然決裂,殊為不智,太過冒險。

趙竑走到窗戶前,一隊講武堂學員剛好從遠處經過,大汗淋漓、黝黑健壯,卻生龍活虎、朝氣蓬勃,充滿了活力。

這種朝氣蓬勃,是否也代表了大宋蒸蒸日上的國運?

“興靈之地雖是殘破,但朕能放棄數十萬的西夏百姓嗎?河西的夏民要心甘情願歸順我朝,朕就得去救了興靈之地的夏民。至於什麼大夏皇室,大夏君臣,都是狗屁!國家被他們弄成了這個樣子,數百萬百姓被他們玩死,朕一點也不在乎他們!何況,興靈和河西一體,互為犄角,不能捨棄。”

吐槽了一番之後,趙竑眼中有光,又似乎喃喃自語。

“自朕登基伊始,金陵講武堂已經辦了五屆,畢業了六千學員。若是加上四川講武堂分堂的學員,足足有近萬之數。兩所講武堂畢業的軍官,已經有近萬之數,光是西北邊塞的將士,已經有二十萬出頭。我大宋有數十萬銳士,難道還怕接受一個的興靈之地嗎?”

幾位大臣沉默無語。看皇帝的意思,是要乾坤獨斷,準備接收西夏,對韃靼宣戰了。

“朕還是那句話,如果韃靼不對我大宋用兵,朕願意韜光養晦,蓄養國力,再徐徐圖謀,北伐中原。不過,如今是大爭之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即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武力天花板,被公主現場直播

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