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南下(上),穿越南宋當皇帝,浮沉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
1227年,南宋興慶三年,仲夏,南洋。
一碧萬頃的南洋海面上,百餘艘千料以上的海船向南航行,從桅杆上高高飄揚的旗幟來看,這些海船屬於大宋朝廷,只不過其中有戰船,也有載人載物的貨船。
近70艘戰船,1500料和
2500料各佔半數。上面是大宋水師的將士和移民的大宋百姓。船上除了載有大量的糧食,油鹽醬醋茶等生活物資滿滿。
事實上,糧食僅夠月餘,稍後會有商船從占城運來糧食。畢竟,相比大宋,占城距離婆羅洲要近得多,糧草轉運也方便得多。
另外的
50艘
2500料海船,則是清一色的載人載貨商船。船上載有整整兩萬多名囚徒,各種農具、藥材、種子,甚至耕牛等物,滿滿當當。
這些海船先在占城補給了飲用水和蔬菜水果,然後在南洋的渤泥國以南登陸墾殖。和他們在占城分道而行的大宋水師戰船以及商船,則是去澳洲、龍門各處,其中龍門為純粹的軍港,澳洲和渤泥則是為墾殖之地。
戰船上隨大宋水師一起的,是繼流求墾殖移民後,第一批下南洋的大宋移民,人數近三萬人。從他們相對破舊的衣裳也可以看出,他們大多數都是貧民,大宋朝廷的最底層。
上百艘海船上,船舷邊、甲板上,站滿了囚犯和移民,他們觀望著大海,許多人神色茫然,但更多的人則是眼裡充滿了神采,充滿了希望和期待。
一萬大宋水師將士,帶領兩萬餘囚徒、三萬移民漂洋過海,開始大宋歷史上第一次的官方移民計劃,開始第一次的海洋冒險。
過去兩年以來,大宋水師實力迅速膨脹,戰船數量增加,隨著金陵講武堂的軍官,以及大宋水師學堂的見習生加入,水師訓練有素,而大量的火炮在戰船上裝備,讓大宋水師猶如脫胎換骨,重獲新生。
“大宋朝廷移民司,正告下大宋子民;為通海裕民,舒緩民生,朝廷計劃移民千萬於南洋印度洋等海外諸地。凡移民者,無論男女,每人配田
10畝,一兩到年三熟,三年免賦。移民之地駐有大宋官軍衙門,可保移民一應……”
一艘戰船甲板上,來自福建的遺民林海手裡拿著一份《中華日報》,卻是看著湛藍的海面,神遊外。
10畝田地,能多耕種多多益善,三年免賦;
提供免費的臨時住屋,直到個人有能力自建;
免費提供米鹽,直到能吃飽穿暖,自給自足;
免費到南洋的船票,還有大宋水師將士保駕護航;
南洋墾殖,有大宋駐軍保護人身安全;
三年期滿,可永久居住墾殖地;
移民到南洋印度洋等海外諸地,一路吃喝用度全省,三年免賦,一年兩到三熟……
10畝地,不要一年三熟,就是一年兩熟,三年收成下來,也是不得聊一筆收益。
這也難怪那些有地的鄉親變賣田產,舉家移民南下了。
“二叔,什麼時候才能到那個渤泥?”
一個黑瘦但眼珠靈活的少年走了過來,向林海問道。
“江,我早上剛問過了,應該還要走半,才能到地方。”
林家是福建廣東大姓,分支繁多,有富貴人家,更有貧門寒戶,林海一家就是後者。
“二叔,報紙上的那個渤泥,究竟是個什麼地方啊?”
黑瘦少年忍不住又問了起來。
生於偏僻山村,大字不識一斗,若不是念了義務教育兩年,也因為年齡已到16歲,林江選擇了舉家移民,到南洋謀生。
“江,二叔也不知道,只是聽過一點。反正我們林家都是窮命,去了闖蕩一番,總比半死不活強吧!”
林海親切地拍了拍侄子的肩膀,溫聲道。
年輕人,總是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和嚮往。
渤泥其實是一個長達數千裡的大陸,報紙上所的渤泥其實是渤泥中南部,也就是他們要去的地方。
“每人給田10畝,一年三熟,三年免賦……二叔,用不了幾年,我們林家就一定會翻身!”
林江斬釘截鐵道,年輕的眼睛裡神采奕奕。
“希望吧!皇帝是個好人,他不會虐待咱們這些窮苦百姓的!”
林海接著侄子的話,心裡不知不覺也是充滿了希望。
那個新地方,或許真的能改變他和家饒命運。
林家饒談話聽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