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章 推動,穿越南宋當皇帝,浮沉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了江南西路的大冶鐵廠,還有川北的利州兵器製造分司,都是下一步推行新政
的重點。
他本來想立刻推出五年計劃,但一來鍊鋼的技術還不太成熟,二來他不想操之過急。登基的第一年,還是先打好基礎再試。
五年計劃,蒸汽機的發明,推動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些想法,搞得他蠢蠢欲動,心癢難耐,同時也是頭暈腦脹。
“這裡所有的工匠,都會被調往大冶,籌備大冶鐵廠的籌建,知道好鋼煉出來。所有人的俸祿加倍,早日煉出好鋼,朕也會大有賞賜。”
比起許多碌碌無為的官員,這些工匠,才是這個時代最為寶貴的技術人才。
除了這些技術人才,他還打算從金陵大學堂抽調兩三百名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入到大冶鐵廠的籌建和生產當中。
下一批官員和工匠進來,忐忑不安,不知道所為何事。
“你們知道青花瓷嗎?”
趙竑徑直問了起來。
青花瓷器始於唐代,成熟於
14世紀早期元代景德鎮窯,輝煌於
15世紀初的大明永樂、宣德兩朝。鄭和七下西洋,青花瓷傳遍東南亞、波斯灣、印度、近東、北非與東非海岸。
後世,青花瓷為歐洲王室貴族狂熱追求,嘉靖、萬曆間大量外銷歐洲,進行了雙向的文化交流。17世紀末、明末清初,每年有數百萬件中國瓷器銷往歐洲,尤其是“青花瓷”,成為歐洲上流社會宮廷房間的象徵性陳設,是財富和品位的象徵。至
18世紀,各大洲均有青花瓷的收藏與傳承。
官員們工匠們驚詫的目光當中,趙竑一本正經交待了起來。
景德鎮,北宋趙恆景德元年定名“景德鎮”,轄於浮樑縣,只生產純白瓷和青白瓷。
既然自己來到了這個時代,何不讓景德鎮青花瓷更早面世?朝廷養著那麼多畫家,是不是應該人盡其才,把中華文化和繪畫之美在瓷器上顯示出來,傳播到全世界,順便賺取高額的外貿收入?
“馬遠,夏圭,你們都是我大宋的大家,如果能把中國的繪畫技術和瓷藝結合起來,豈不是功在千秋?”
來自南宋畫院的兩位皇室畫家,一起向趙竑行禮接旨。
能把繪畫和瓷藝結合,確實是一大挑戰。
“景德鎮設立青花瓷研製點,派工部工匠和畫院的畫家一同前往,派一得力官員負責此事。”
江南東路制置使汪綱趕緊領旨。
景德鎮是江南東路所在地,皇帝指名發展方向,當然是再好不過。
“此外,景德鎮同樣試製骨瓷。就是在白瓷原料中加入牛羊等動物的骨粉,用量從35%到45%,要經過兩次燒成,一次素燒,一次釉燒。要求白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具體怎麼做,就由你們去嘗試了。”
有賴於後世知識大爆炸的年代,再加上廣泛的涉獵和經歷,也讓他在骨瓷和青花瓷上游刃有餘。
不過,說到玻璃生產,他就只能提供基本的意見了。
原料:石英砂、蘇打或芒硝、石灰石、白雲石、長石等。
脫色劑:純鹼等。
至於其他還需要什麼來使玻璃更加透明,質量更佳,他就不清楚,只能邊試邊來了。
雲南的程海湖可以直接提煉純鹼,不過那裡現在屬於大理的地盤,只能用食鹽和石灰石來造了。
趙竑把寫好的單子遞給懵懵懂懂的汪綱,對著他和工匠們仔細說道:
“石英砂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大約佔六成到七成,至於其他幾種原料的成分多少,你們自己去試。還有純鹼,加多加少也要去試。就拜託你們了。”
浮法生產玻璃,錫水池和傳送帶,應該難倒不了這些工匠們吧。
至於玻璃杯、玻璃碗之類產品,用模具生產,似乎也不是難事,比陶瓷要簡單許多。
透過幾個重點專案推動整體經濟發展,也能發展科學技術。這就是他想達到的根本。
五年計劃前,先把發展經濟的基礎給夯實了,為將來的經濟全盤啟動造勢。
大規模鍊鋼、青花瓷、骨瓷、玻璃,先從這幾樣基礎產業開始吧。
似乎可以在明年金陵大學堂的學業中,加上鋼鐵製造和工業製造這兩個專業。
佈置完畢,官員工匠們紛紛散去,趙竑腦袋昏昏沉沉出了教室,一陣秋風吹來,讓他不自覺打了個寒戰。
畢業了一半學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