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章 恰同學少年,穿越南宋當皇帝,浮沉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句話,便讓馬

光祖二人閉上了嘴巴。

軍魂劍,只有金陵講武堂最優秀的學生,才能在畢業時獲得此劍,而且是天子親授,尊榮無比。畢業生中,那些被授予“軍魂劍”的學員,如曹友聞、孟珙、餘玠等人,無不是飛黃騰達,前途似錦,著實讓人羨慕嫉妒恨。

“汪兄,天子建立金陵講武堂,旨在整飭武備,練兵圖強。這和科舉取士,又有何關係?“軍魂劍”,一把顯示皇恩的短刀而已,恐怕也說明不了什麼。”

片刻之後,馬光祖思索著說了出來。

他其實也佩劍,只不過今天沒帶在身上而已。

“不錯!皇帝雖然創立了金陵講武堂和大宋水師學堂,但也有金陵大學堂和金陵師範學堂。皇帝雖是整飭武備,但對文治同樣重視。從四川千里迢迢趕回主持殿試,便是明證。”

李昂英搖搖頭,也不同意汪文的看法。

“不不不!兩位賢弟,你們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汪文莞爾一笑,立刻否決了馬光祖二人的想法。

“汪兄,願聞其詳!”

馬光祖和李昂英都是起了興趣。

這位堂堂的大宋朝廷進士,文武雙全,似乎對皇帝和他創辦的金陵講武堂等事宜,比科舉取士要感興趣的多。

他們倒是想聽聽,此君能說出怎樣的一番話來。

兩位好友的凝視下,汪文不慌不忙說了出來。

“兩位賢弟,凡授予“軍人魂”此劍者,天子門生之外,無一不是被授予要職。第一期的曹友聞、曹友萬兄弟、餘玠、孟珙、呂文德等等,一個個都是一夜之間,飛黃騰達,是為封疆大吏,簡在帝心。”

汪文說著說著,唾液橫飛,兩眼放光。

“反觀你我新科進士,即便是被授官,沒有門路,也得一步一步做起,其中艱辛,經年累月,若是命運多舛,一生都沒有揚眉吐氣的機會”

曹友聞、餘玠、孟珙等人,金陵講武堂一畢業就是數萬人的大軍統帥。他進士及第,也得從八九品的小吏做起,要做到曹友聞那樣的國家重臣,除了天時地利人和,怎麼也得二三十年。

皇帝對金陵講武堂學員的重視,可想而知。

“汪兄,小弟聽聞你曾在東錢湖梨花山苦讀,學的是陸學與呂學的事功學。今日聽你所言,功利之心彰顯,果不其然啊!”

李昂英哈哈笑著說了出來。

“汪兄,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凡事還是要躬行慎行,不要想一蹴而就。汪兄,你似乎不是這樣的人。”

馬光祖微微一笑,目光中有些驚詫。

這位汪文任俠好義,精於騎射,似乎不是急功近利之輩。

“兩位賢弟,若是沒有當今天子那也罷了。我也不是非要去金陵講武堂,只不過是想速速上位,大展一番拳腳罷了。我朝龐大的文官官僚體制,由下而上,沒有二三十年,休想達到四品及以上官階。大多數官員,一輩子都是碌碌無為。我可不想這樣。”

“體制”二字,又是皇帝提出的新鮮詞,在報紙上廣為流傳。

馬光祖和李昂英對望一眼,都是點了點頭。

混的好的,如兵部侍郎魏了翁和執政大臣真德秀,那也得二十年光陰,天下又有幾人?

比如李昂英的恩師,四川制置使崔與之,到了五十多歲還屈居人下,快六十歲才是一地主官,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兩位賢弟,人生苦短,若不建功立業,豈不是碌碌無為。愚兄不心甘啊!”

汪文拿出一份報紙,放在了桌上。

“這是去年深秋,皇帝送完金陵講武堂第一期的畢業學員後所做的詩詞。你們看看。”

“獨立寒秋,大江東去,白鷺洲頭。看萬山紅遍……”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李昂英輕聲讀著,馬光祖卻看也不看,立刻接上。

“馬賢弟,原來你也看過這份報紙。說說,你最欣賞那幾句?”

汪文立刻起了興趣。

“當然是那幾句: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不是和你我兄弟今日登科的寫照嗎?”

馬光祖說著,臉上紅光滿面,躊躇滿志。

人生四大喜,金榜題名時排名第一。如今風華正茂,前程似錦,正是指點江山之時。

此詩,可謂是恰到好處,道出了他們這些天之驕子的心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武力天花板,被公主現場直播

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