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章 工商,穿越南宋當皇帝,浮沉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爹,是這樣,我想做海外貿易,不知道你怎麼看?”

“海外貿易?”

魏了翁不由得一愣。

雖然說兒子四出遊歷,足跡遍佈大宋各路州府,但海外去都沒有去過,怎麼敢做海外貿易?

“爹,你等等!”

看魏了翁沒有反對,魏近思起身,從椅子後面的箱子裡拿出幾個瓷器,花瓶、盤、碗、壺、都有,放在了桌上。

“爹,你看!”

魏近思興致勃勃,魏了翁拿起一個一尺左右高的花瓶,心頭一驚。

“這是……青花瓷!”

龍泉已產有青花瓷,但胎質有粗有細,青花髮色或濃黑或淺淡。眼前的青花瓷輕薄秀美,青花髮色濃豔、鐵鏽斑痕更重,紋飾疏朗,描繪細膩,底釉較白,一看就是上品。

和龍泉的瓷器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爹,你看看底部!”

按照魏近思的指引,魏了翁看向花瓶底部,“興慶二年”、“景德鎮”的字樣清晰在目。

魏了翁點了點頭,不用說,這是皇帝在景德鎮設立瓷廠,造出來的新產品了。

以幾個重要產業,帶動地方就業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皇帝的話,適時在魏了翁耳邊響起。

“這青花瓷,能賣出去嗎?”

魏了翁仔細打量著幾件瓷器,暗暗吃驚。

景德鎮的青白瓷都能遠銷海外,這些精品,應該不乏市場。

“爹,我們展示給了大食、高麗、日本、占城等國的客商,他們都很感興趣。青花瓷的價格,比青白瓷可是要高四五倍以上,賺錢的利錢驚人。尤其是那些大件瓷器,幾箱貨就能換一船糧食,前景不錯!”

魏近思的興奮看在眼中,魏了翁不由得又是一驚。

“你們?還有其他人嗎?”

魏高氏名門世家,學得一身身,賣與帝王家。兒子投身商賈,與民爭利,魏了翁心頭很是有些不快。

而兒子今天順著他,原來是另有圖謀。

“爹,你坐下,聽我慢慢講來。”

魏近思請父親坐下,一五一十說了起來。

“商行?史彌堅、林無疾、周家成、李慎言、楊穆……”

兒子的解說,讓魏了翁心頭驚疑不定。

林無疾、李慎言都是臨安城有名的海商,而史彌堅則是奸相史彌遠的親弟弟,楊穆則是當朝太后楊桂枝的親侄子。

而另外一位合夥人周家成,更是當今天子趙竑的岳父,當朝國丈。他也攪進這海外貿易裡來了?

“爹,你有所不知,此事就是由國丈周家成牽頭,其他幾位都是無官職在身的名士和大宋有名的海商,加上我一共有九位。目前打算再買六艘海船,分跑高麗、日本、占城和陳朝、渤泥、以及大食。除了瓷器……”

“你們這樣搞,不是一家獨大,還讓別的海商怎麼活呀?”

魏了翁打斷了口若懸河的兒子,怒聲駁斥起來。

當朝國丈、權貴子弟、退隱官員,再加上海商,這不成了吃獨食,假公濟私嗎?

蒲江魏高氏,決不能摻和這樣的醜事中來。

“爹,你別急,先聽我說完。”

魏近思似乎已經預判到了父親的反應,耐心解釋了起來。

“你是說,成立商行,擴大海外貿易,這是陛下授意的?”

兒子的解釋,讓魏了翁的眼睛,瞪的跟牛眼一樣。

“不錯!不但我們九個人成立商行,臨安城、金陵城、明州、泉州、廣州這些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商行成立,主要是為了規避風險。至於賣的貨物,除了瓷器、茶葉、絲綢等等,還有刀劍鐵器、肥皂香皂等等。皇帝說了,這叫通海裕國。只有擴大生產,刺激出口,才能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看到父親疑惑滿滿,魏近思拿出報紙,指著報紙上一處。

“爹,你看看,這是皇帝說的,不是我胡言亂語。跟著皇帝的旨意走,總不會有錯吧?”

魏了翁看了報紙片刻,把報紙放在桌上,輕輕點了點頭。

“擴大生產,刺激出口,通海裕國。皇帝是說做就做,雷厲風行。讓人歎為觀止啊!”

大宋如果不能在經濟上有所突破,衰弱,甚至亡國,都是必然。

肅清海面、整治市舶司、降低出口關稅、研發青花瓷、骨瓷、玻璃等,再到鼓勵出口。原來皇帝早早已經佈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武力天花板,被公主現場直播

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