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決心,穿越南宋當皇帝,浮沉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竑面帶微笑開口,很是有些討好的味道。
羅世昌看著顏春,又看著趙竑,目光中都是驚詫。
搞什麼?什麼狗屁顏掌櫃?趙竑難道真不知道顏春的身份嗎?這兩個人到底在幹什麼?
“陛下,大宋若是願意發兵增援西夏,金人那邊,自有西夏人去遊說,借道不成問題。現在就看陛下怎麼抉擇,到底是發兵救夏,還是作壁上觀。”
顏春的皮球,又踢回給了趙竑。
“顏掌櫃,我想知道你的意思。”
趙竑目光炯炯,定睛看著顏春。
溫國公主,到底是何方神聖?
“陛下,唇亡齒寒。韃靼一旦攻伐西夏,接下來就是金朝,然後就是大宋。大宋禮儀之邦,應該捐棄前嫌,和西夏、大金結成兄弟之邦,共拒韃靼。”
顏春遮遮掩掩,始終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
“尊使,你們說的不錯。大宋和金朝、西夏都遵中華禮數,讀的都是儒家經典,說的也都是漢話。韃靼不要說認識中國字,恐怕漢話也不會說幾句,的確是不可同謀。”
趙竑的話,讓顏春和羅世昌等人臉色都是溫和了一些。
看來,這位年輕的大宋皇帝,是個明白人。
“大宋皇帝,這麼說,你是願意救我大夏了?”
羅世昌顫聲問了出來。
沒有外力,西夏必亡。若是大宋發兵,西夏或許還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尊使,說實話,韃靼大軍雖然無堅不摧,但我大宋並不懼怕。問題是,即使朕發兵增援西夏,救得了西夏一次,能救第二次嗎?”
趙竑嘆息一聲,搖了搖頭。
“西夏與韃靼接壤,韃靼大軍朝發夕至,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大宋戰馬少,缺乏機動能力,勝不能擴大戰果,敗則一潰千里。到那個時候,西夏免不了還要滅亡。”
西夏國力受損嚴重,元氣大傷,已經不能抵抗韃靼大軍的入侵。西夏不想亡國滅種,只能逃亡。但這樣的話,趙竑卻知道,說出來也沒有用。
讓西夏君臣捨棄國土逃亡,痴心妄想。西夏人的悍勇,還是有的。
“陛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老臣本已心灰意冷,想要遁跡山林。但國家有難,老臣又豈能逃避?還請陛下和我大夏結盟,共抗韃靼。老臣感激不盡,夏人感激不盡!
羅世昌跪下,連連磕頭,“咚咚”作響。
事到如今,沒有辦法,他也只能求宋人發兵救夏,死馬當活馬醫了。
趙竑示意了一下,魏了翁和汪綱上前,要把羅世昌扶起來。羅世昌掙扎著不肯,只是磕頭。
趙竑正在猶豫,顏春黑亮的眼睛一瞪,似乎在質問趙竑。
“大宋皇帝,難道你要作壁上觀,忍心看著大夏的百姓被韃靼屠戮嗎?”
趙竑不由得莞爾,輕聲一笑。
以大宋目前的軍力,配置火器,固守沒有問題,但若是想要野戰,恐怕力有不逮。
弱者成為強者,總得時間換空間,有個過程不是。
“陛下,韃靼勢大,千萬不可妄動刀兵,否則戰火一起,生靈塗炭。陛下慎思啊!”
“陛下,我大宋百廢待興,這個時候與韃靼交兵,實屬不智。陛下切不可一時衝動,要三思而行啊!”
薛極和宣繒一前一後,急聲苦勸。
看來,韃靼勢大,兩個參政大臣都是持保守態度。
“薛卿、宣卿,稍安勿躁,朕自有決斷。”
趙竑面向羅世昌,輕聲問了起來。
“尊使,韃靼的西征已經結束了嗎?”
趙竑想再確認一次,以便自己的決策。
“回陛下,韃靼西征已經結束,成吉思汗已經分封諸子。去年韃靼攻佔了銀州,並沒有退去。想來攻打西夏,已經不遠了。”
羅世昌的話,讓趙竑陷入了沉思。
看來,和歷史上的一樣,成吉思汗分封幾個兒子,也有西征受傷的原因。這也使得他進攻西夏,最後死於六盤水。
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所謂一代天驕,他倒是想和其掰掰手腕,風雲際會一番。蒙古人有騎兵,他有火器,他的大宋子弟,攜帶火器,是不是能和天下無敵的蒙古騎兵鬥上一鬥?
不過,大宋百廢待興,這個時候和蒙古大軍掰手腕野戰,他沒有這個信心。
還是要在合適的時機出兵,才能有所突破。
“陛下,若是大宋願意出兵,我也會力促金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